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一章 韩国使者(三)
    夜半子时,邯郸城中,陷入了一片寂静。
    赵国王宫仅存的几座大殿,点缀在昏黄的灯光下,执勤的郎中,拖着常常的影子,分外肃穆庄严。
    偶尔间,宫外传来几声犬吠,久久飘响在宫殿飞檐的上空。
    原来赵国国君下榻的寝宫里,嬴政与蒙恬相互对坐,一时无言。
    蒙恬放下手里的韩国国书,又拿起李斯的灭韩奏疏,面露思索之色。
    最后一份奏疏,却是来自左丞相熊启,字里行间,颇为赞同韩非存韩的论调,但对转而攻打楚国的提议,却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韩子提出,韩国国小力弱,如果秦国携灭楚之威,韩国可不战而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果真能顺利降服韩国,不用付出什么伤亡,嬴政不是不愿意尝试。
    “存韩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将风险降到最低。”
    秦军后来顺利逼降了齐国,韩王眼看没有任何阻止秦国的机会,不是没有举国投降的可能。
    “韩国请求为秦国属国,当满足几个条件才行。”
    蒙恬想了想,缓缓开口说道:“首先要裁剪兵员,军队不能超过一万人;二则需要我秦国派出人选担任韩国丞相;三则需要采用我秦国的文字、度量衡。”
    函谷关与韩国之间,大道通达,只有严格限制韩国的军队数量,才能保证函谷关的安全。
    “呵呵,这样的条件,韩国不会答应的。”
    嬴政摇了摇头,以蒙恬的条件,韩国接受的话,跟秦国的郡县又有什么两样。这个时候,秦国各地的郡兵数量,都不止一万人马。
    “韩国不答应,就显得韩国没有归属的诚意。这时派兵攻打,就显得先礼后兵了。”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讲究师出有名。进入赵国时期,各大战国就没有那么多讲究。国家之间,想打仗的时候,连理由都不去找了。
    我任性,我打仗。或者说,我比你强,我就打你。
    魏国攻打秦国,夺取河西之地,没有什么理由。要知道,早在春秋时期,河西之地,就归了秦国。算得上是得到了国际承认的。
    赵国攻灭中山,同样没有什么理由。仅仅是因为中山国阻碍了赵国南方与代地之间的连通。
    无论是非正义的战争,还是正义的战争,战争的理由,总是很好找的。
    蒙恬认为李斯直接攻打韩国的提议,显得秦国的手段太过粗暴,还是可以再给韩国一个选择的机会。
    就像后世的流氓国家,想要议和,往往提出苛刻的议和条件,就指望着对方拒绝,接着到战场上干架。
    “这样一来,就有些为难韩子了。”
    嬴政促狭的笑了笑,内心深处,他真的是非常欣赏韩非的文采。
    韩非著作中提到的君主怎么防范奸邪的大臣,怎么驾驭臣下,深深的说到了嬴政的心坎里。韩非没有为君的经历,也没有从政的经验,能将为君之道说得如此透彻,嬴政深为佩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磨其心智。韩子身为韩国使者,经此一事,当明白,弱国无外交,或许更有助于他学理上的感悟。”
    见到韩非之后,蒙恬说不上对韩非有什么好感,也谈不上什么厌恶。
    明知韩国没有复兴的希望,不可为而强为之,韩非注定会获得相当孤独,才发出了孤愤之感。韩非没有想明白,实现变法图强,不仅需要国内的发奋自觉,更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
    就算韩王安采纳了韩非的主张,韩国也没有变法复兴的希望。
    很多道理,韩非自己书中写得明明白白,等轮到自己的时候,却两眼一抹黑,偏向虎山行。
    战国末世,天下未有之大变局,秦国朝堂的政治漩涡,韩非没有摆渡的能力,本就不该掺和进来。
    人贵有自知之明,而韩非就没有认清自己,还是让他从哪里的,就回哪里去吧。
    ······
    次日,得到秦王施加给韩国的条件,韩非一下子变得脸色煞白,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此次出使秦国,韩非内心充满了希望。他憧憬着,若是办好了出使的差事,或许会赢得韩王安的信任,推行他变法图强的治国主张。
    拿着这份彻底投降的条件回到新郑,就像张治中从北平回到南京,少不得遭到一通责难。
    想你韩非,平常志比天高,连一个出使的差事都办不好,还谈什么主持变法!
    想到韩王安高坐在王位之上,伸着手指折辱自己的样子,韩非的心里面,仿佛黑云滚滚,不见天日。
    难道,韩国就这样完了吗?
    “大王,听说大王要让韩非回到韩国?”
    朝食刚过,李斯匆匆忙忙的赶来拜见嬴政。
    “不错,寡人已经给出了韩国纳为属国的条件。”
    嬴政放下手里的奏疏,转了转脖子。他与李斯相识多年,没有那么多计较。李斯也不像受儒学影响的直臣,动不动就以姿势不符合礼仪来教导一番。
    李斯无视了嬴政伸懒腰的动作,而是上前一步,口里缓缓开口说道:“大王还记得公叔痤之言否?”
    “公叔痤评价商鞅的话?”
    嬴政端着手,皱起了眉头。
    “用则留之,不用则杀之。正因为魏惠王没有听公叔痤之言,才有惠王之叹啊!”
    李斯心里一横,身为秦臣,当为秦国尽心谋划,师兄弟之情,顾不得了。
    “韩国现在国小民弱,任韩非有商君之才,也难妙手回春。”
    嬴政摇了摇头,哑然失笑。
    商君大才,提笔能写,开口能说,上马能领军,下马能治民,五百年才能出一个这样的人。韩非写则能写矣,可要说韩非有商鞅那样的才能,嬴政打死也不会承认。
    否则,嬴政也不会轻易的放韩非回韩国了。
    “韩非身为韩国公子,心中忠于韩国。秦国灭韩,韩非心怀故国,必不愿意入秦。”
    李斯曾羡慕韩非有个公子的出身,可到了秦国,才觉得公子的身份,对韩非更是一种束缚,哪像他黔首身份一身轻。李斯抬起头来,指着嬴政身后悬挂着的九州地图,落到了楚国的方向:
    “韩国若亡,韩非学吴起之事,南下楚国,遇到当今篡夺君位的楚王芈悍,难说不会有吴起强楚的局面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