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觉得,此战对于我楚国来说,胜率几何?”屈原和陈轸并肩站在城门口,看着景翠率领大军出城。他颐指气使,受到全城膜拜的样子,的确让人觉得荣耀无比。
“左徒,此战无论胜败,对于楚国来说,都是败了。”陈轸苦笑着看向屈原。
“哦?为何这么说。”
“先说胜利吧。”
收到楚国进攻雍氏的消息时,赵雍和乐毅正在大营中谋划三日后对灵寿城的再次进攻。之前的两个月中,赵国已经对灵寿发起了三次进攻,每次都被中山人坚强的顶住了,即使赵雍现在有倍于灵寿的士兵,也有墨家机关术在背后支持,依然难以快速的踏平灵寿城。这两个月来,灵寿的城墙多次被赵军的进攻冲击成了断壁残垣,而中山人宁愿用血肉之躯填补缺口,也不让赵国攻过去。战事刚刚平稳,又被中山人快速的修复好。如此二三,整个城墙,多半都已经被修补过了。这场灭国之战,其残酷远超赵雍想象。
“说起来这次韩国被楚国进攻,实在是受到了秦国的牵连。”乐毅将竹简放下,对赵雍说道,“楚国在商於之地的争夺上,一直都是失败的,当年五国攻秦,相持于函谷关,秦军为了不让楚国出兵,派军队出武关攻打穰城,在方城和楚国相持。以昭阳之本领,面对商於之崎岖,也只能力保穰城不失,却无法打退秦军,可知商於之地对于秦军有多么重要。所以这一次,楚国选择北攻南守,进攻秦国在韩国的城邑岸门、鄢陵两地,换取从三川进攻秦国的通道。”
“这么说起来,韩国真的是委屈了,从楚国进攻岸门、鄢陵,要么从魏国借道,直接攻击鄢陵之背,要么就只能从正面进攻韩国的汾陉塞。魏国是秦国的盟国,若是放楚军进攻鄢陵,那么事后定然会被秦国问罪。楚国也会担心,借道魏国会不会被对方断了后路。”
“而直接正面进攻汾陉塞,则是耗尽军力,未必成功。且不说颍水浩浩荡荡不宜通过,就说汾陉此地重峦叠嶂,车不可并轨,就知即使楚军兵多将广,轻易也攻取不得。是以相比较起来,虽然阳翟也要面对颍水阻隔,但是相对于汾陉塞的山势险峻,反而更容易战车通行,军阵布列。何况阳翟在楚国手中。只不过这一次想要攻打岸门、鄢陵,就必须占领雍氏,一来阻挡来自秦国的援军,二来可以让保证自己进攻岸门、鄢陵之时的退路。可以说,楚国选择攻打雍氏,就没有考虑韩国的感受。”
“雍氏之重要性,不下于岸门。”陈轸和屈原徒步而行,慢慢向城内走去,两人都没有上车,而是像散步一样在郢都内穿行。说起来,自从见识过赵国邯郸的整齐严整之后,陈轸对于郢都的浮华和壮丽,反而看不上眼了。一个都城,首先应该注重的是其实用性,然后再考虑其装饰性,但是郢都,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
“自从秦国占领了鄢陵和岸门之后,雍氏就成了韩国控制南方的重要城池,一方面可以将岸门、鄢陵两个城池包围其中,不使其作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雍氏,控制我楚国北上。的确,除了汾陉塞,只有这个雍氏,是楚国北上的最好通道。”
“是以,我军攻打雍氏,看似是为了秦国,但是不可避免的,却触怒了韩国人的利益。如今韩国弱小,不敢出兵解雍氏之围,就必须向秦国求助,而秦国为了岸门、鄢陵不失,就必然会出兵援助韩国解决此事。”
屈原点点头。当初在商议出兵事宜时,昭阳和景翠实际上意见是相左的。昭阳的意思是,全力进攻雍氏之地,将阳翟、雍氏、岸门、鄢陵连城一线,将楚国的兵锋入侵至韩国境内,增加自己的防御范围。而景翠意思是主攻丹阳之地,佯攻雍氏,牵制秦军保护岸门,而分心丹阳,则大军出方城,占领商於之地,如果可能,甚至突破武关而入咸阳。楚王权衡利弊之后,反而中和了两人的方案,两路大军都是主力,一路进攻雍氏,一路进攻丹阳,妄图将两块地方全部划入楚国的国境之内,让秦国人摸不清哪里是主力,试图取得奇效。
“假若大王真的从两个地方都取胜的话,却也只不过占得一时之先机,未必能够在两地立住脚跟。秦国视韩国为禁脔,不容许他人染指;赵国亦将韩国视之为最重要的盟友,多次出兵出粮,帮助韩国抵御秦国的进攻;而韩国则在两国之间摇摆,只不过最近,则将赵国看的更重一点。但是赵国如今缠绵于燕国和中山之事,定然是不会出兵帮助韩国的,是以秦国成为了韩国人唯一可以拉拢的援军。而以秦国人的战斗力,和韩国一起解决雍氏之围,绝对不是什么难事。丹阳这边,只要武关在秦国手中,即使丹阳全部沦入楚国,秦国也可以想什么时候夺回来,就什么时候夺回来,完全不用在意。所以我说,即使我们楚国即使取得胜利了,也只不过是一时的胜利,根本站不住脚,就会被秦国打回原形。”
陈轸的分析,虽然流于表面,却并不是空谈。楚国实力强大,韩国是对抗不了的,若是再加上一个秦国,结局就不好说了。楚军是劳师远征,怎么能比得上韩国在自家土地上作战更有优势呢?
“至于说失败的话,楚国恐怕不仅仅是会失去雍氏,就连汉中之地、丹阳之地外,恐怕淅川之地,也保不住。”乐毅给赵雍到了一杯酒,自己也倒了一杯。
“寡人觉得,楚国进攻雍氏,反倒不如进攻商於之地,或者说在汉中之地和秦国死战。而如今这样安排,不但连雍氏都打不下,还给了秦国占领汉中、丹阳、淅川的借口,这三个地方一旦失去,则巴、蜀和汉中就连成了一片,整个汉水就在秦国的控制之中,方城也就成了摆设,秦人通过汉水就能直趋楚境,将方城抛之脑后。”
“大王觉得,楚王如此处心积虑要和秦国打仗,是一时兴起?还是执着于张仪之辱?”乐毅突然问道。
“这个嘛。”赵雍思考了一阵,“寡人觉得,似乎两者都不是。”
“何以见得?”乐毅顿时来了兴趣。
“原因倒也简单。楚王熊槐雄才伟略,绝不是那种任性妄为之人,也不是没有度量之君。若说他是为了张仪之辱才发动了攻秦之战,就高看张仪了,当然,也是小看熊槐了。”赵雍说道,他素来不会小看任何人,所以他觉得,熊槐不会作出这种事情。
“大王说的不错,楚王之所以发动秦楚大战,绝非是什么张仪侮辱了自己,而是一种战略选择。这场战争,早也要打,晚也要打。若是晚一点再打,反而更不容易。倒不如借此时机先行攻秦。不过以臣下看来,即使是现在攻打秦国,想要获胜,亦非易事,终究还是晚了。”
“当初秦国攻占巴蜀之时,你我就曾向大王进言,务必趁机出兵巩固汉中,并帮助巴国,占领其土地。昭阳等人却以汉水汹涌,船行困难,巴庸盐道不能行车,栈道不可行军为由,一直迟迟不肯进攻,只是守住汉中之地。这才错失了对巴蜀之地的控制。”陈轸缓缓说道,不由得叹息一声,当初巴国的确向楚国求救过,当时昭阳当政,屈原也没有在权利中心,两人说话并不管用,这才错失了这次良机,给秦国占了上风。
“得蜀即得楚,巴蜀之地断然难行,盆地交错,地形崎岖,但是依靠汉水,就能绕过方城攻入楚境。实在是楚国的重要血脉。丢失了巴蜀,就丢失了重要的屏障。大王如今有些后悔当初听了昭阳之言,放弃了巴蜀之地,这才启用了屈匄、景翠,而放弃了昭阳。既有昭阳的作战理念和自己不同、疾病缠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大王想起此事,对昭阳有些怨恨,才放弃了他。”
“是啊,大王的确是有些后悔了,如今汉中之地危险,若是再没有了商於之地,那么楚国在西北方向上就失去了对秦国的防御,只能固守方城,枕戈待旦,将秦国视为威胁了。最重要的是,郢都也将暴露在秦国的兵锋威胁范围之内,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好事。”
陈轸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楚国人,他从秦国来到楚国多年,已经习惯了这里潮湿的空气,和开放的风气,特别是民族众多,倒也和中原多了不同的味道。他对这里,反而多了些眷恋。“所以无论如何,此战之后,秦楚之间必然有一个失败者。从大王制定的方案中,我没有看到一丝胜利的可能。楚国的确幅员辽阔,物产丰饶,然而你我都知道,这只不过是表象而已,楚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贵族盛行,而且贵族们都有各自的封地,其兵力和实力,都不可小觑。别人看到楚国强盛,是看的整体,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这里面有多么的复杂。”
“这也是我不得不建议大王改革除弊的原因。”屈原也站在陈轸旁边,俯瞰郢都繁荣的样子,殊不知这繁荣是多么的脆弱。“秦国有商鞅变法,君臣一心,强大如斯,当今秦王更是雄才百倍,当世英主;赵国改革,先改军制,再改吏治,通过更换人臣,达到改革强军的目的,如今先有西北,再战中山,还插手燕国、韩国之事,和齐国不遑多让。我楚国若是再不改革,恐怕以后更加难以追上这两个大国了。”
陈轸点了点头,这两个国家恰恰是他都去过的,而且映象非常深刻。“不过我以为,左徒如今做法,似乎太过激进了些。”陈轸想了想,还是说道,“须知虽然秦国、赵国都是通过引进人才来变法革新,但是并不代表楚国也可以这么做,国情不同,方法似乎也要斟酌。据我所知,很多贵族,似乎都在对左徒大力引用他国之人多为不满。这一点,左徒还是要小心啊。”
“我也想要如此,但是时不我待啊。楚国的贵族问题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若不能雷厉风行,恐怕拖的越久,越会夜长梦多。趁着如今大王年轻气盛,正好推行此事。”
陈轸想了想,还是说道“还是要慢一点,吴起之事,不可不鉴。”
“受教了。”屈原向陈轸行了一礼。
陈轸还了一礼,准备离开,回家去了。走之前,他又一次回头,对屈原说道“有一事,还请左徒先记着。”
“先生请讲。”
“若是他日轸不辞而别,还请左徒多多担待。左徒心中热血,恐怕多遭小人记恨,无论如何,还请忍耐下去。楚国可以没有陈轸,却不能没有左徒。”说着,又行了一礼,和自己的马车,消失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徒留下屈原一人,站在原地不知道想着什么。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