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孩子上学,一律免费,幼儿园和联中都是如此,就是课本费,都是村里统一支付。
村里的服装厂在村办公楼的后面,是个两层的建筑,主要是库房和办公室。
韩屯村的服装厂,主要是以收货和放货为主,就一个样品车间,加工各种服装样品。
最后面的就是面粉厂了,现在又多了个面条车间。村里的各种车库,都建在这个厂里。
面粉厂运输任务最大,所有的产品都得运到临水火车站,通过火车运往深南。
面粉厂有两个大门,其中一个是专门为收粮食开的。除了农忙季节,每天来韩屯卖小麦的地派车,都排好几个长队。
村食堂和代销点,就在村委会和村幼儿园的对面,临着公路。代销点挨着十字路口,新建的代销点三间,比原来多了一间。
虽然只比原来多的一间,可这新建的房子宽啊,一间东西4米,南北20米,一间房就是80个平方,比原来的两间都宽敞。房间隔开分为两部分,前面的12米是门市,后面的8米是库房。
食堂和代销点是同样的建筑,共十七间房子。其中学生食堂五间,剩余的十二间全部是大众食堂。
食堂里全部是长条的餐桌,高靠背的餐椅。食堂前面的12米是就餐处,后面的8米是厨房和仓库。中间的隔墙上面是透明玻璃的,餐厅和厨房都能相互看的清清楚楚。
教职工和学生都在学生餐厅就餐,先试行配餐,荤素搭配,主食不限量,一律免费食用,不过仅限本村的学生。
幼儿园孩子的饭食,是单独制作的,送到幼儿园的就餐室,由教师负责孩子们用餐,同样也是免费供应。
大众餐厅主要是供应本村群众和职工,外来人员就餐,必须经过村委会批准。当然了,各家来了亲戚,跟随主家吃饭,不用批准。
还是和以前一样,吃饭用餐票购买,实行成本价销售,饭菜物美价廉。食堂人员的工资,由村里统一发放。
村里的食堂还是大锅饭,不提供小炒服务,不对外营业。
每天的中午一荤一素,早晚就一个素菜,咸菜倒是有几种,熟鸡蛋、咸鸡蛋、鸭蛋和鹅蛋,随意购买。
现在人们的生活虽然好了,可大部分人家还是逢年过节才改善生活,吃上一次肉。韩屯每天都有荤菜,生活水平算是高的。
韩屯村的人,也不是每天都吃荤菜,大多数是全家在一块就餐,荤素菜搭配着买。
村民坐在明亮的餐厅里,看着对面的广场上的伟人雕像,总是感慨的说:“他老人家带领我们,走向了共产主义社会!”
在韩屯村人们的意识里,自己现在的生活,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洋梨子洋耙,这些都实现了。
韩屯村的民兵队,每人配备了一套军服:军大衣、棉军帽、大头鞋,夜间巡逻时穿。这次倒是没用悠悠姥姥,是老首长特批的,军大衣全部是羊毛的,可真暖和。
全村的中青年男人,基本上是人人有份,他们里面穿运动装,外面穿羊皮军大衣。进屋有暖气,就把大衣脱了,穿运动服正合适。出门穿上羊毛军大衣,零下十几度也不觉得冷。
村里的妇女们,则是在运动服的外面,穿件呢子大衣,头上围条长羊毛围巾,从厂里到家里,紧跑几步就到了。
用她们的话说,就是还没冻透就到地方了。家里和厂里都有暖气,就是食堂里,都是暖和和的。
人们穿了几十年的笨重的棉袄棉裤,今年的冬天都成压箱底的了。
就是老年人,出门也是穿着棉大衣,从头裹到脚,头上带顶栽绒帽,小脚走得慢,晃晃悠悠的,特别的滑稽可爱。
老太太们都不愿在家待着,一日三餐非得去食堂吃,他们说了:“现在咱们村这么漂亮,每天不出来看几次,真是亏了。俺们和年轻人不一样,说不定那天就闭眼了,到时候想看也晚了。”
她们每次路过广场,都会对着伟人雕像膜拜几分钟,嘴里还念念有词,都是些感恩的话。要是准许上香的话,她们肯定一日三次的送香叩拜。
她们每次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伟大的领袖***,您是俺们穷人的大救星。”
最有意思的是韩道荣的老娘,她每次也是这句话。有人和她开玩笑:“您老这话说错了,你们家可不是穷人。”
韩道荣他娘认真的辩解:“俺咋不是穷人,俺逃荒来到韩屯,是道荣他大娘用一百斤高粱换的。俺在他们家没享啥福,没想到老了,却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新社会就是好。
俺道荣他大娘,心强了一辈子,也没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她没享上的福,都让俺享了。摊了俺翠兰这么好的孩子,实心踏地的跟着道荣过日子,还给俺生了三孙子。俺就是没了,也有脸见道荣她大娘了。”
她嘴里的道荣大娘,是道荣父亲的大老婆,看来对她不错,至今还念念不忘。
韩屯村也有不如意的人家,那就是韩玉臣他们家。进入十二月,国家的严打行动开始了。
这次的严打,行动迅速,各村的民兵骨干都被抽调到公社武装部,配合公社派出所,进行紧急的抓捕行动。
原来在派出所留有案底的各种犯罪,都被抓了起来,直接送到县公安局。
原来打架斗殴上报到派出所的,这次一并算总账,主要是伤人的,一律抓捕。
五天的时间,所有犯案的人员,都被抓捕归案,个别外出不知行踪的,侥幸逃了过去。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期间,各村成立的猪羊管理队的队员,这次被抓了好几个。他们把抓到的乱跑的山羊,偷着给卖到了羊肉锅里。
和以往夜间抓捕不同,这次对小李村的抓捕行动,是在凌晨进行的。平城县公安局和武装部,全员出动,把小李村围了个水泄不通。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