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章 绣球门帘
    这里的农村春天活计较少,小麦松过一遍土就等收割了,也就韩屯村今年施了一遍氨水。春地年前就犁好了,春天顶凌耙上俩遍,基本上都是男劳力干这活。
    所以,这里的农村,还有春闲这个说法,妇女都趁着春天织布做针线活。冬天穿的棉衣拆洗干净,再准备夏天的单衣,一家人穿的鞋子,都是手工活,一针一线特费工夫。
    二奶奶家织完布,三妮桂香基本上就没事了,每天和村里的姑娘们一起做绣活。
    碰到不会绣的,就拿着来找姥姥,二奶奶在娘家时光干家务了,没时间学绣花。到了婆家跟着几个孩子,又没有婆婆,更没功夫学了。因此,至今不会绣花。
    姥姥当丫鬟时,跟着王府里的针线房专门学过刺绣,绣技高超。悠悠这后世的刺绣高手,见识了姥姥的绣技后,也甘拜下风。
    桂香她们做的是绣花门帘,几个人抱着借来的各种门帘,来找姥姥当参考。悠悠跟着她们,可是大开眼界,。
    怀着浓厚的兴趣,悠悠缠着姥姥了解绣花门帘的说道,对绣花门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绣花门帘是姑娘们陪嫁的重要嫁妆,通过门帘,可以看出姑娘的聪慧和手艺。
    门帘都是大红色的,悬挂于新房的内门上。大红门帘一般长2米,宽85公分。
    门帘上头有两块门帘牙子,有两种颜色,上牙块是黑色,长21公分。下牙块是明黄色,长30公分,上牙盖下牙9公分。
    门帘牙子边穗2条、2色,长85公分。上有绣球一对,穗子5个,梅花穗子连珠每个穗子5寸。
    另有狮子一双,身上用粗细线绣的长毛针,身上绣了一个卍字,代表长寿久运的意思。
    绣花飘带4条,2色,长47公分,上宽5公分,下宽7公分,上面绣上春秋花样。
    每条飘带的下方,订上一朵带有莲叶的荷花,因荷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洁净花,全身都是药材,人间神间都视它为吉祥物。
    莲叶下方订了3个穗子,共计12个梅花穗子,穗子上端里面扎的是高梁上边长的穗子,铃铛订在穗子的下方。
    铃铛相当于现在的门铃,人来的时候一掀帘子,铃铛就响,里边的的新娘就知道有人来了。
    门帘是娘家陪嫁过来的,进婆家门,大娘婶子们先看门帘。新娘的绣工,通过门帘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出娘家门、进婆家门的门帘,是由一个童子扛着门帘,也叫打门帘的小孩。
    进婆家时门帘在最前边,嫁妆在后面,由婆家拿着钱来接门帘。
    接门帘的不拿钱接门帘,童子就不给,一劲扛着。接门帘的拿的钱少,扛门帘的也不交。
    接门帘的人把门帘立在拜天地的桌子旁,说明把娘家陪嫁的东西和人都安排好了,新娘新郎才开始拜天地。
    从大红门帘上面的“配置”上,还可以推断新媳妇娘家的“过活儿”(家底)到底如何。
    旧时门帘基本可以分四等。一等门帘由上好的大红棉布一块、门帘牙子一块、绣球一对、绣狮子一对以及绣花飘带四条组成。
    这样的门帘由于装饰精美、制作繁复,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较多,因此也就代表着新媳妇娘家的家境好。
    二等门帘则只有大红棉布、门帘牙子和飘带,绣球和绣狮子则一应俱无,比较简单。
    三等门帘则要更糟些,只剩下红布和门帘牙子,飘带都省了。
    四等门帘,就比较寒酸些了,只剩下一块大红布,其他什么都没有。
    当然,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那些家境极为贫寒的女子出嫁,家里连买上几尺红布的钱都没有,只能拿个小红包袱,包几件衣裳就嫁到了婆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农村的生活尽管算不上宽裕,可一等的门帘娘家都陪送的起。
    因此,姑娘们就在绣工上下功夫,从十七八岁开始绣门帘。一般陪嫁的门帘,都要准备二三年。
    其实,主要是绣门帘上的飘带和吊坠,还有就是绣球和狮子。
    有的一样东西都绣好几个,挑选出好的,才用在门帘上。反正这些东西主要是费时间,材料用不了几个钱。
    即使是绣工好的,整功夫做,一个门帘也得用半年的时间,才能做好。
    令悠悠感兴趣的是,门帘上面的绣球。十二瓣的绣球,各不相同。用赤橙黄绿紫五色的缎子布做成,颜色对比鲜明。
    绣球上的每一个花瓣都绣着鲜花,一年四季12个月份的鲜花均有。
    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
    球上朵朵鲜艳的花,与掌管生育之神的花婆有很密切的关系。花预示了蜜一般的爱情生活,婚后的子孙满堂。
    绣球象征着“月下老人”,将相爱的青年男女用“红线”牵在一起,它是婚姻的见证者。
    到了后世,绣球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这样的手绣绣球,每个价值都在千元以上,而且是可遇不可求。
    悠悠通过智脑在网上搜寻,还真找到了这种手绣的门帘,尽管破旧的不成样子了,售价都超过了万元。
    姑娘们不仅准备门帘,还要做好多的四季布鞋及鞋垫,有对象的不仅要做自己穿的,还得给男方准备。
    听姑娘们议论,每个出嫁的新娘,最少得准备四五十双布鞋,有人甚至做了上百双的布鞋做嫁妆。
    并且每双鞋里,都有一双新鞋垫,另外,还得准备几十双单独的鞋垫。
    每个出嫁的姑娘,都有个专门装鞋的“皮箱”,其实是个小点的木箱子,里面装满了做好的布鞋。
    到了婆家,所有的嫁妆都得先放在院子里,打开让乡亲们观看,陪嫁的鞋是有专人过数的。
    做鞋用不了多少东西,主要是费工夫。陪嫁鞋的多少,预示着姑娘的勤劳与懒惰。因此,好多姑娘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准备陪嫁鞋。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