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次出摊,半天的功夫摊子上就不剩什么了,早上出摊,中午就回家了。
就像爷爷说的那样,只需要打开的盖子,都不用怎么吆喝,卤肉的香味从空气中弥漫开来,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人。
这年头肉是稀罕物,卤肉就更是稀罕物了,红棕色的汤汁上飘着热气,如果下面能有个炉子继续加热的话,这香味儿还能飘得更远。
不过,现在这样也足够了。
方明启是做过生意的,卖过鲢鱼,卖过草鱼,还卖过比较稀罕的鳝鱼,但还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一群人围过来,别指望菜市场上能有什么维护秩序的人,大家买东西也从来都不会排队,手里拿着钱一个劲儿的往里挤,问完价钱就开始买东西。
都说日子不好过,可瞅着这买肉的架势,也不太像是日子不好过的,阔气一点儿的,能要上一两斤的纯卤肉,想给家里添个菜肴的,买个猪蹄,或者买点素卤,反正都是一份卤水里熬出来的,别看是素卤,也能尝出点肉味来。
一拥而上,一抢而空,这场面方明启只在国营的供销社见过,而且这还得是供销社来了稀罕物件儿,才能引起大家这样的热情。
火爆程度超乎了想象。
按理来说,这应当是好事儿,卖的多,赚的才能多,但凡精明肯干的商人,都应该增加供应量才对,可事实上却是,他们的供货是有限的。
这些花生豆子之类的素卤味还好,家里的票据不够用,还能自己去乡下花钱收,有钱就能收得到。
但是肉就不一样了,猪蹄鸡爪的都是稀罕物,家里的票据那肯定是不够用,最初的时候,是爷爷走了关系,直接从屠宰场那边买,不过这数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
方明启在黑市这边也能买得到,但同样也还是老问题,买不了那么多,人家摊子上才多少肉,大家也是走门路才偷偷弄点出来卖。
所以方明启三天只能出半天的摊儿,剩下的两天半,有两天是在买食材,半天是在卤东西,只有剩下的那半天是在出摊儿卖。
而且方家百年卤味店儿,主打的是素卤,而不是荤卤,前者量更大,后者不光是量小,而且还限购。
是的,一个小小的地边摊儿,也让方明启弄出了限购,买了素的,才能买荤的,捆绑销售。
尽管这样能也劝退了一些顾客,但这些卤味儿也照样是供不应求,还在海昌市打出了名气。
从入冬开始,到天气变暖,春日来临,生意非但没有变淡,反而还比之前更好了点儿。
方明启的地边摊已经被淘汰了,如今本钱有了,眼看着这政策也稳了,自然要迈开大步向前走。
干脆在菜市场门口租了个店面,前后两间屋,既有可以用来卖卤肉的地方,后边也有可以用来做厨房的地方,跟以前的地边摊比起来,阔气了不少。
不变的还是那块方家百年卤味店的招牌。
*****
方爱爱已经攒够了69枚饱腹瘦身丸,也就是说她已经学会了69道菜品,其中有将近三四成的菜品,是方爱爱自己在虚拟空间当中试验出来的。
食堂里边,二厨能干的活,她都能干,毕竟食堂的要求也不是那么高,既不要求菜品日日换新,也不要求有什么创新。
只不过二厨每个月的工资是32,方爱爱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0块钱,还不足人家的三分之一呢,尤其她还不属于厂子里的职工,连临时工都不是,厂子里发的福利也没她的份儿。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她在食堂并没有明确的工作,平时不光要干二厨的活,有一些杂活也要干,基本上就相当于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就算方爱爱接受了系统的诸多奖励,胳膊不疼,手腕不酸,膝盖不累,可心里头的不舒服就不是系统能够解决的了。
劳动价值明显跟酬劳不是对等的,但是又不好去争取,甚至不能去争取,谁让她不是罐头厂的职工呢,名不正,言不顺,现在还有一些食堂以外的工人,觉得她是走后门进来的呢。
她也确实是走后门进来的,怪不得人家说三道四。
可是说她在里边混吃混喝,那就过分了吧,她是手上没什么茧子、没什么裂口,细皮嫩肉,比读书人还像读书人,也确确实实在进了食堂之后越发光彩照人了。
但有没有混吃混喝,也得用眼睛看吧,红口白牙的这么一说,就往人家身上泼脏水,方爱爱不委屈才怪了呢。
可旁人又不会当着她的面说,只是罐头厂就这么大,大多数工人又都会在中午到食堂来吃饭,收拾桌子的时候,难免会听到一两句的闲言碎语。
等走过去了,人家自己就消音了,一副没事儿人的模样,想当面怼回去都不行。
要说起来,方爱爱现在倒是有些羡慕她那个便宜哥哥了,做生意在如今并不能算是多光彩的事儿,私底下议论方明启的人只会更多。
可人家最起码票子赚到手里了,事业干得红红火火。
旁人不知道,她可是知道的,社会的价值观不会一直如此,现在看不起做生意的,等再过些年,这风向就会来个大转弯。
知道后世发展走向的不止方爱爱一个人,还有重生而来的段青青。
段家和方家住在相邻的两栋筒子楼里,两家虽然住的这么近,当了多年的邻居,但彼此的圈子并不重合,甚至可以说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去,之前又因为段青青辍学的事儿大闹了一场,就算是没结仇,彼此心里头的疙瘩也都还没解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