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一面的念头。
相比李二陛下这个无神论者,李承乾对佛理还是有点研究的。不过经过李元婴一通禅茶炒作,李承乾或多或少也琢磨出了对待佛家应有的态度:挑拣有益的信一信,挑拣有用的学一学。信一些佛理可以,信所有和尚就不必了,谁知道和尚有没有曲解佛经的意思?反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李承乾怀着这种极其端正的态度宣见了玄奘。
玄奘虽有些失望,却还是认真应对,挑出些取经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李承乾讲了一遍。他觉得取经路上艰难险阻无数,随便拎一些出来讲一讲应该就能让李承乾对他另眼相看!
玄奘这却是失算了,李承乾听着竟觉得没甚稀奇,这样的冒险故事他跟着李元婴听过一打!虽然地方不一样、人也不一样,但是同样跌宕起伏、惊险刺激。
最近丰泰楼那边还把音乐和俗讲结合起来,又是讲故事又是配乐的,既新奇又有趣,相比起来,玄奘这空口白凭讲出来的取经故事未免略显无趣!
李承乾听了两段,便兴趣缺缺地让玄奘不必讲了,大可组织些弟子帮忙把前往天竺取经的过程编整成书供朝廷参考。
说完以后,李承乾还嫌玄奘受的打击不够大,叫人取来几本《吐蕃行记》给玄奘当参考,说让玄奘比对着这几本书来记录,把各地的物产、风俗、人口、牲畜驯养情况都记录下来。
李承乾殷殷地握着玄奘的手嘱托:“往年已有不少佛门弟子前往吐蕃、突厥弘扬佛法,既然玄奘大师您求得真经,那定然要再派一批人前去向他们传授真经,这件事也拜托玄奘大师了!”
玄奘面色发僵,只能强笑着应了下来。他这一去来回就是十九年,长安的变化着实太大了,当年还十分稚气的太子也成长到让他认不出来!着实很难想象,眼前这个风姿卓绝的沉稳青年居然是当年那个活泼好动的小太子!
还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佛门子弟络绎不绝地前往吐蕃、突厥那些地方?当年他要去天竺求取真经,赞同他的、愿意与他同行的人可不多!
难道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真的能让他和现在的长安完全脱节?
玄奘觉得自己有必要先好好了解长安如今的情况再作打算!
……
李承乾抽空见完玄奘,觉得玄奘一路辛苦,就是不太会讲故事。
他叫人安排一批佛门子弟去帮玄奘著书,务必要挑文采好的、思维有条理的,务必把这本《大唐西域记》编写得详尽一些、有趣一些,最好能吹一吹西域的美好之处,好让更多商队愿意受舟车劳顿之苦去把西域的宝贝弄回来。
最好就是让称心他们把《大唐西域记》里的精彩内容挑出来编成戏!
只要有足够的好处,别说西域了,更远的地方肯定都有人愿意走!这可比他们辛辛苦苦派使者去商谈要轻松多了,还不必被魏征他们骂劳民伤财。
要知道朝廷的差役都是从民间征调的,百姓从来都不是乐于帮朝廷干白活的存在,上面要强行征调他们去西域帮朝廷搞采购,他们绝对会闹起来!
当初李二陛下想去洛阳避暑,随行的卫兵都敢因为不想辛苦出行而往他卧室方向shè箭,试图让李二陛下打消念头。在隋末更是有到各地接采女的差役觉得路上太辛苦,直接把去接采女的船弄沉。
所以,与其强征,还不如想办法让人自愿去做。
最容易被说动的人自然是商贾,商人逐利,只要有利可图,他们什么都愿意干!
和李元婴相处久了,李承乾现在也是很有想法的。按着自己的主意把事情安排下去,李承乾又写信和李元婴提了这事,告诉李元婴若是《大唐西域记》写得好一定第一时间送去滕州给他看。
李元婴收到信时,正让骆宾王写篇邀请文章,召集河南道的有识之士前来赴会。所谓的有识之士,包括但不限于世家大族、豪强富户,只要你有钱、你有人、你有粮,或者可以随便有点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成!
李元婴到河南道这么久,该打听他底细的人都打听了,许多人也都知晓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