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祭酒(票票来点)
    身为魏国国尉世家的尉缭子,数代之人都在精研兵家谋略,于诸夏春秋以来的兵家名将自是如数家珍,无论是秦国的诸多名将,还是诸夏其余列国的名将。
    概其一生功绩,易也。
    伴随着对于吴起一生功业的概括完毕,尉缭子转过身,对着秦王政一礼,归于下首之位,肃然的厅堂之内,不知何时,归于寂静之内。
    “诸将何言?”
    秦王政立于上首,目光落在前方的百多位军将身上,武祠之内虽大,但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盛夏时节,倒是令其内有些闷热。
    语落,秦王政踱步殿中,随意行走,以自己如今对于朝局的掌控之力,虽说完可以不必要于诸将而言,但有些事情,让他们心中提前有数还是好的。
    “大王,末将不解也!”
    最开始出列的那位军中主将再次抱拳沉声而道,数百年来,老秦人在与山东诸国的不断争斗中,不知流淌了多少鲜血,不知死伤了多少老秦人。
    而今,大王立下武祠,祭祀秦国往代名将,老秦人自然是欢喜,说明大王对于老秦人是重视的,但何以连山东六国的名将都要一起祭祀。
    岂非伤了老秦人的心!
    纵然自己今日不语,过几日,武祠的消息传扬出去,传入军中,传入秦国上下,也会令老秦人激昂愤慨不已的。
    其言再出,殿内的百多位军将,道道视线汇聚在大王身上,他们自知说话的份量也许没有什么作用,但既然大王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想要知晓大王何以如此。
    “诸将以为我大秦可一天下否?”
    秦王政淡淡问之。
    “大秦必将一天下大势,匡合诸侯,重整诸夏!”
    那出列的军中主将没有任何迟疑。
    如今之时已经不是数年前了,数年前,或许形势还不是很明朗,因为秦国之内,文信候、长信侯、郑国渠……一系列事情,引得秦国上下为之不稳。
    再加上上将军蒙骜的身死,再加上攻掠山东六国取得战果不显,令他们这些军中主将有些迟疑,但现今,就是他们也能够清晰感觉到,如今的山东六国,已经不可能和大秦对抗了。
    上次一战,秦国攻打赵国,攻灭赵国一半军力,如此,下次再行攻赵,赵国焉得可以抵抗。
    三晋之地中,韩国已经沦为藩臣之国,魏国失去了魏武卒,早已经不堪一击,燕国孱弱,就算其为燕昭王鼎盛之时,也不敢与秦国抗衡。
    至于齐国,虽然也是大国,但多年来传闻,齐秦交好,但在老秦人心中,齐国亦是不足惧,因为只要除掉三晋之地,诸夏将没有任何诸侯国是秦国的对手。
    唯一在国土疆域上超越秦国的,也就一个楚国了,不过,近年来传闻楚国之内,李园把持国政,新王年幼,国政混乱,如此,何以是秦国对手。
    “今日诸夏,有何许人?”
    秦王政再问。
    “这……,自是有我老秦人、韩国之人、赵国之人、魏国之人、燕国之人、齐国之人、楚国之人!”
    闻此声,军将神色一滞,不明大王何意,但此问倒也不难,除了口中所语的诸夏七国之人之外,还有胡人、百越之人、西域之人,但他们都是域外蛮夷,非诸夏之人。
    其余的军将闻此回答,彼此相视一眼,均微微一笑。
    “胡人呢?”
    秦王政又语。
    “胡人乃化外蛮夷之人,不入诸夏也。”
    军将应之。
    “百越之人呢?”
    秦王政又语。
    “百越之人亦是化外蛮夷之人,不入诸夏也。”
    军将眉头一挑,更是不解了。
    回答了这么多,和如今武祠内的这位山东六国名将有何关系?
    “若然我大秦一天下大势,期时,诸夏还有何人?”
    秦王政双眸悄然眯起,将眼前诸多军将的神情、神态收入眼眸深处,凝视良久,心中轻叹,果然,如王弟所言的那般。
    老秦军将虽有一天下之力,却无一天下之心也。
    “这个……,自是老秦人、赵人、楚人、燕人、齐人等。”
    聆听此问,军将沉吟片刻,毅然而道。这个问题和之前那个似乎没有区别,无论是三代,还是大周,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大周一天下大势,该有这么多人,还是这么多人,纵然其国而灭,也得数代之后,才能够扎根新的国土,成为新国之人。
    大秦一天下大势,山东六国之人自然还在也。
    “末将以为,期时,大秦之内,只有大秦之人!”
    只是,还未等秦王政再次出言,那位军将的身侧,又有一人出列,其人年轻,银甲着身,抱拳一礼,朗声而落。
    秦王政视之,自己也认识,为先前咸阳宫卫尉李信也。
    “末将以为,期时,大秦之内,只有一人。”
    呼吸之后,又有一人从军中主将之列踏步而出,身披浅黑色重甲,抱拳一礼,沉声而应。
    秦王政视之,此人自己也认识,乃前函谷关守将辛胜也。
    “大秦不施大周分封之策,多有郡县横立,蜀国而灭,蜀国之人纳入秦国民册,义渠国灭,义渠国人纳入秦国民册,西戎而灭,亦是如此。”
    “数百年来,秦国灭国不知几何,但如今的秦国之内,只有秦人,是故,末将以为,若然秦国一天下,到时,也当只有一人。”
    “至于所谓的燕人、齐人、楚人等,不服秦国管制者,均当殁之!”
    又是一位军将主将而出,身披苍云重甲,却是位于秦王政身前一侧不远的蒙恬,如今的九原大营主将,沉声而落,神情凝重。
    和大王相知多年,自然从父亲口中知晓武祠所立之内涵,有武祠的存在,将来大秦东出,当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代以前,轩辕氏统合中原部落联盟,从此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是谓诸夏而立。”
    “中央之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是故诸夏列国同源,尽可为华夏之人,老秦人是华夏之人,三晋之人也是华夏之人,燕国之人也是华夏之人……。”
    “寡人欲要将山东六国一一灭掉,让六国之人重归华夏本源,建立一个超越上古三皇、五帝之功的前所未有之国度。”
    秦王政没有多言评价,身躯微侧,看向廉颇的石刻雕像,神色有些浅浅的激动,脑海中浮现那等雄奇伟岸之事,旷古烁今之事。
    “廉颇是赵国人,但寡人今日将其列入武祠之中,就是要告知尔等,告知山东六国的人,大秦不仅是老秦人的大秦,更是诸夏之民的大秦。”
    “武祠之内,名将林列,这就是寡人的胸怀,寡人可以对敌秦之国之将如此,对于敌国之民也会如此,只消服从大秦法理,就是我大秦之人。”
    言语深沉而落,秦王政再次看向面前的那些军将。
    “大周平王以来,天下何以战乱纷纷?”
    “寡人以为,就是因为诸国皆分裂华夏之本源,忘却诸夏之本源,文字不一、风俗不一、口音不一、服饰不一……,如此,岂有安稳安平之日。”
    “百多年前的秦国便是如此,商君推行法政,短短二十年,秦国强大,若然举国一族,举国一文,举国一俗,举国一音,举国一服。”
    “诚如是,何有乱哉?”
    战乱的本源就在于人心,何以人心有异?
    最大的一个缘由便是风俗、文化不一,今日设立武祠,不仅仅是给眼前诸将而看,更是给山东六国而看,诸夏间,只有秦国才能够重整诸夏,复归繁华。
    廉颇身为赵之良将,赵王见恶之,但自己将其纳入武祠,同武安君等并列。
    田单身为齐国良将、谋臣,齐王见恶之,但自己同样将其纳入武祠,同武安君并列,享受大秦祭祀。
    乐毅如此,孙膑如此,吴起如此……,如此忠臣良将,而己身之国不惜之,反而在秦国有祭祀之所,诸夏直达,此举何其谬哉。
    “秦国一天下,不仅将彻底将山东六国之地纳入秦国版图,更是要将山东六国之民之心纳入秦国,非如此,大秦与大周有何异?”
    “这就是寡人给予山东六国之民的承诺!”
    “国尉,此行回宫,当拟王书,加盖王印,散发山东六国。”
    言尽于此,该说的自己今日都已经和眼前诸将说了,若然接下来大军东出六国,有违背王策者,勿怪言之不预也。
    沉声道喝,对着尉缭子语落,踏步在前,行出武祠之内。
    “他日若然大秦一天下,武祠将会在咸阳宫赢秦祖庙之侧立,凡我大秦祭祀,皆有武祠之牲畜!”
    “今日武祠之内,我大秦名将四人,寡人很希望将来有你等的雕像出现在武祠之内!”
    回过头,再次看了一眼武祠。
    朗阔之音落下,秦王政没有驻足,留下一句刹那间令身后群臣武将为之热血沸腾之言,武祠将来会立在咸阳宫之旁,享受等同大秦王室的祭祀规格。
    这……,这应该算是于国同休吧!
    国不灭,祭祀不灭,身为名臣武将,所期待者绝为其一,如百多年前的商君,立有大功于大秦,法行天下,如今的大秦之内,有何人不知商君之名。
    若然身入武祠,千百年将不朽也,对于家族亦是莫大的福荫。
    纵然家族将来有衰,只要武祠之内先贤仍在,亦是颇大的晋升之资!
    悄然间,一位位军将的神情微变,对于武祠内那些山东六国之名将存在,他们已经不能够改变了,但对于一侧的大秦武祠之位,却是不能不上心。
    只是,想要在死后,雕像而入武祠,怕是得立有非常之功,起码也得媲美司马错攻灭巴蜀,经略汉中之功,如今的诸夏间,若言能够立下什么功劳超越司马错。
    怕也只有灭国之功了。
    一时间,纵然连王翦心中都为之畅然,身为蓝田大营上将军,亦是内定的东出主帅人选,若然灭国大战,必然自己统帅。
    百年之后,身入武祠,何以荣光也!
    “人都到齐了?”
    一个时辰后,秦王政一行人彻底行遍整个护国学宫一周,归于学宫入口演武场前方,临近讲武堂之厅。
    “九大院堂的博士、教员合计三十六人,在讲武堂内等候!”
    桓齮近前一语,上次大败,己身被剥夺所有官职,就连爵位都下降数等,然,比起被赐死,已经好上太多了,武真侯也有言,只消将学宫之事纳入正轨,当有大功。
    “赵高,颁下王书。”
    秦王政颔首以对,那三十六人乃是数月间就已经从秦方的名册挑选而出的九大院堂博士、教员,年岁都已经超过四十。
    有的甚至还在军中谋事,有的则因伤退隐,王书而落,尽皆归于大秦护国学宫,此为老秦人。
    目光落在正对学宫入口的讲武堂,三十六人正在那里等待着,但秦王政并不准备入内一见,挥手一招,少府令赵高近前。
    “喏!”
    近前躬身拱手一礼,翻手间取出一卷黑色布帛文书。
    “秦王特书:运合大势,学宫乃显。”
    “大秦护国学宫,乃武真侯建言,诸卿文武决议,寡人决断所立。学宫之力,旨在教养大秦军伍干才,以合军伍所需,以合东出所求。”
    “学宫之意,更为护我国土,护我臣民。”
    少府令赵高雅言纯正,神情肃然,双手持布帛,正面诸多文武要臣,抑扬顿挫之下,夹杂淡淡的内力玄妙,清晰的回旋在在场每一人耳边。
    “兹,加封武真侯为学宫大祭酒,总管学宫要务!”
    语落,目光忽闪,落在一旁不远的周清身上。
    “……,喏!”
    周清神色一怔,颇为不解,不对啊,按照先前与王兄所谋,学宫大祭酒当为桓齮的,不然留他做什么,怎么大祭酒落在自己身上了?
    虽如此,但王书语落,没有多想,拱手一礼。
    “兹,封桓齮为学宫丞,佐助大祭酒掌管学宫要务!”
    语落,桓齮近前一礼。
    “兹,封上将军蒙武为学宫令,佐助大祭酒掌管学宫要务!”
    “兹,封赢摎为学宫步兵院堂博士,统管步兵院堂一切事物!”
    “兹,封白禾为学宫骑兵院堂博士,统管骑兵院堂一切事物!”
    “兹,封孟鲁为学宫水军院堂博士,统管水军院堂一切事物!”
    “……”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