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6章 史思明父子之疡
    话说刘嵩亲自拿领兵攻打淮南郡,以太史昭容为主将,史家三兄弟史文恭、史万岁、史思明三人为副将,高俭为军师,高履行,高至行、史万宝等人为偏将,起整个青州几乎三分之一的兵马往淮南进发。期间原本留守青州的武仙与留守徐州的孔纬调换,改为武仙以及太史慈坐镇徐州,由孔纬以及武仙的师弟高昂等人负责镇守青州。
    虽然对于淮南郡刘裕非常看重,可惜因为其势力的地理位置,因为孙坚的横插一杠,呈现出一种u型的曲线,所需要的防御力量就大大的增加了,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机动力量严重的不足,淮南郡的守御力量跟刘嵩的进攻力量相比,差距至少在三倍以上,武将方面除去刘裕本身之外,更是只有随刘裕进攻淮南的王镇恶以及檀道济。
    在这巨大的差距下,刘裕自知无法再占据淮南郡,因此,非常果断的忍痛放弃了淮南郡,领兵回返扬州,期间让王镇恶以及檀道济领兵,埋伏在长江北岸,自身领兵囤聚与长江南岸,吸引可能出现的追兵的注意力。果不其然,成功让刘嵩麾下的年轻小将史朝义入套,还连带史朝义之父史思明,一同进入了王镇恶和檀道济的包围圈,最终双双身死。
    算是扳回一城的刘裕这才领兵真正的回返了扬州。当刘嵩得知史思明身死的消息的时候,刘裕已经安安稳稳的回到了扬州,虽然愤恨无比,可是,刘嵩却也无可奈何。水战的准备不足,连过江都是问题,又如何攻打刘裕为史思明报仇?这使得刘嵩即使轻松拿下淮南郡,也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好心情!
    几乎全明星阵容的刘嵩等人,同时也占据的巨大的兵力优势,相较于刘裕在淮南的不稳定性,自然占据的相对的优势,因此,除去太史昭容以及高俭二人能够保持着平常的心态,即使是刘嵩都多少有些骄纵了。
    因此,在刘裕主动退却的时候,史思明其子史朝义领兵冒进,史思明为保护其子,二人同时被刘裕麾下将领王镇恶、檀道济二人围杀在了长江边上,史朝义被王镇恶三刀枭首,最可伶的是史思明,被其子连累,有因亲眼目睹长子身死,气急攻心之下,被檀道济领兵万箭穿心,死的是何其冤枉!
    “叮,系统检测到史朝义与王镇恶展开厮杀,史朝义基础武力94,特性武勇武力+4,武器惊觉枪武力+1,坐骑飞鹤武力+1,史朝义当前武力100。”
    “王镇恶基础武力98,特性猛将武力+6,武器凤尾晁阳刀武力+1,坐骑黄龙武力+1,王镇恶当前武力106。”
    姓名:史朝义;武力:94;统率:90;谋略:62;政治:64;特性:统兵:统御士卒征战时,武力+1,统率+2,士卒综合战力额外提升10%,行军速度额外增加10%。
    武勇:与人斗将时,武力+4。武器:惊觉枪:武力+1,坐骑:飞鹤:武力+1。
    史朝义(?763年),突厥人,生于宁夷郡,史思明长子,是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之一。天宝十四载(755年),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他率军守冀州、相州。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称帝,史朝义被封为怀王。上元二年(761年)他率兵杀史思明,三月十四日即位,年号显圣,又派散骑常侍张通儒等至范阳,杀皇后辛氏、太子史朝兴等数十人。
    宝应元年(762年),唐朝军队借回纥兵之助开始反攻,攻破史朝义首都洛阳,他北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一带),后众叛亲离,尤其主要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等均叛去,势单力孤最后自杀而死。
    史朝义与王镇恶捉对厮杀,最终因为年轻气盛,经验不足,被王镇恶三刀枭首,其父史思明则被檀道济领兵所困无法救援,同时又因为亲眼目睹长子死在自己面前,急气攻心之下,不管不顾的往王镇恶的方向杀去,可是,在即将与王镇恶对阵的时候,被檀道济下令,万箭齐发之下,死在了距离其长子尸首不足一尺的地方,即使最终身死,史思明依旧死死地盯着王镇恶,哪怕王镇恶本身梦如虎狼,也依旧产生了心悸之感。
    最终王镇恶与檀道济出于敬重的心理,好好地将二人的尸首安置了一番,这才随着刘裕返回了扬州。
    “叮,系统检测到史思明、史朝义二人身死,现乱入同等级人物两人,叮,乱入人物分别为王晙、刘昫。”
    姓名:王晙;武力:89;统率:96;谋略:86;政治:96;特性:武略:统御士卒征战之时,武力+1,统率+3,士卒综合能力提升20%,征战时期的额外损耗降低50%。与人斗将时武力额外+3。
    治政:处理政务时,谋略+2,政治+3,政务处理效率增加20%,政务处理成果增加10%,增加其势力繁荣度20%,民心20%,治安20%。
    镇守:当该武将坐镇一方时,全属性+3,其所镇守的地域范围内,繁荣度增加10%,民心增加15%,治安增加10%,军事战力增加15%,并且额外减少强盗、山贼、异族侵略的出现概率15%。
    武器:飞羽枪:武力+1,坐骑:金睛雪狐:武力+1。植入身份为王宣之弟,叮,系统检测到王晙携带人物其父王行果、其子王班等人出世。
    王晙(653年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名将。
    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
    开元二年(714年),王晙率二千兵马袭破入侵的吐蕃军,因功加为银青光禄大夫,进封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赐爵清源县男。四年(716年),王晙平定突厥降户叛乱,升任左散骑常侍、朔方行军大总管,加封御史大夫。九年(721年),王晙镇压胡人康待宾叛乱,进爵清源县公,但不久因胡人再叛,被贬为梓州刺史。后起复为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
    此后,王晙历任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蕲州刺史、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感谢神皇、邪神的推荐票!!
    (本章完)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