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府门前。
谢景宸骑马停下,他身后跟着一驾马车。
公公坐在车辕上,勒紧缰绳,马车徐徐停下。
待他下马后,道,“过来帮忙把皇上的赏赐抬下来。”
守门小厮赶紧过去帮忙。
公公把东西送到就赶着马车回宫了。
六个小厮抬着三口大箱子进内院。
一路上。
丫鬟小厮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眼里不仅有羡慕嫉妒,还有敬佩。
真的没见过大少奶奶这般厉害的了。
寿宁公主登门找茬,被抬回宫,皇上赏赐了她一瓶子药膏。
大少奶奶的丫鬟踢碎大姑娘的紫玉镯,丫鬟一板子没挨,大姑娘进宫向太后告状,最后挨了罚。
寿宁公主报复大少奶奶,最后大少奶奶没事,寿宁公主被蜇晕,还连累了皇后和太后,最后太后“赏赐”了大少奶奶。
皇上被蜇伤,太医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大少奶奶出马……
为什么倒霉的都是别人,得好处的都是大少奶奶?
这对别人也太不公平了。
芷兰苑。
谢锦瑜坐在那里,南漳郡主在帮她上药。
她拿纱布帮谢锦瑜裹起来,谢锦瑜道,“娘,不用裹纱布了,我没那么疼了。”
虽然挨的重,但毕竟养了好几天。
南漳郡主哄着她,“再包裹一天,把手养好。”
谢锦瑜便没在反抗。
外面,丫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锦盒,道,“姑娘,金玉阁把东西送来了。”
“拿上来,”谢锦瑜咬牙道。
丫鬟把锦盒打开,放在谢锦瑜跟前。
锦盒内一只紫玉手串,还有两对紫玉耳坠,精美绝伦,令人挪不开眼。
但屋子里的人,却没有高兴的。
因为碧玉手串和耳坠再美也比不上太后赏赐给她的紫玉镯来的华贵。
杏儿一脚踢飞了紫玉镯,撞在了大石头上掉进了湖里。
小厮费了半天功夫摸上来,但是紫玉镯损伤太大,能修复,但拼接太多,没法再和华美两个字沾边。
金玉阁的管事建议磨成玉珠做成手串。
看着紫玉手串和耳坠。
谢锦瑜就想到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是气不打一处来。
本来就够生气的了,外面又进来一丫鬟火上浇油。
皇上赏赐了苏锦三大箱子东西啊。
“皇上都赏赐了她些什么?!”谢锦瑜气问道。
丫鬟摇头,“都装在箱子里,不知道是什么。”
“不知道,还不赶紧去给我打听清楚!”谢锦瑜冷道。
“……。”
不是她不走,而是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没有禀告啊。
“太后气晕了,”丫鬟低声道。
南漳郡主脸沉如霜,匆匆进宫探望。
沉香轩,后院。
苏锦在后院忙活。
谢景宸就直接让小厮抬着箱子进后院了。
看着三大箱子,杏儿眼睛都亮了起来,“姑爷真的帮姑娘向皇上讨了好多的赏赐。”
“不知道是什么?”杏儿好奇道。
“打开看看,”苏锦道。
等小厮把箱子放下。
杏儿迫不及待的把箱子打开。
一箱子云锦绸缎。
一箱子瓷器摆件。
还有字画和一柄玉如意,以及二百亩良田。
苏锦望向谢景宸,道,“皇上赏赐我这么多,没人有意见?”
“太后晕倒了,”谢景宸道。
“……。”
“晕倒也正常,毕竟太后上了年纪,又母子连心,皇上病了这么多天,太后提心吊胆,如今皇上病愈,太后一高兴,身子就扛不住了,”苏锦道。
“……。”
谢景宸无话可说。
默默的进了竹屋,端茶轻啜。
太和殿。
福公公扶皇上起来。
皇上躺了几天,是怎么也躺不下去了。
公公伺候皇上更衣,那边太医上前。
“太后怎么会晕倒?”皇上随口问道。
“太后本就体虚,加上急怒攻心,才会导致晕厥,”太医如实禀告。
“怒急攻心?怎么会怒急攻心?”皇上皱眉。
“……。”
“去问问太后的身边人,是谁这么没眼色气晕太后的,直接拖下去砍了,”皇上摆手道。
“……。”
太医嘴角狂抽。
气晕太后的不正是皇上您吗?
您这么偏袒向着镇国公府大少奶奶,连他这个局外人都看不过眼了,何况是太后?
福公公代替皇上去探望太后,顺带传皇上的话。
可怜太后刚醒过来,又差点被气晕。
苏锦献药有功,皇上赏赐她是应该的。
她身为太后,却为这事生气,岂不是叫人认为她是在怪镇国公府大少奶奶不该给皇上送药?
太后一脸青沉。
李嬷嬷领悟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长满皱纹的脸一冷。
“谁说太后是急怒攻心晕倒的?”李嬷嬷道。
“……。”
太医懵了。
这还用说吗,太后的脉象说的一清二楚啊。
“太后分明是因为皇上病情好转,大喜过望,一口气没喘上来才晕倒的!”李嬷嬷眼神冰冷。
“……。”
“皇上骂你们是庸医,当真是一点不错!”李嬷嬷道。
“……!!!”
太医们是敢怒不敢言。
等太后摆手,太医们方才退下。
走远了些,太医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愁眉苦脸。
“太后的病该怎么开药方?”其中一太医问道。
“……。”
“不论怎么开,都是庸医,”赵太医惆怅道。
太后的一言一行,以及病情都要记录在册,并附上药方。
太后不通医理,她说自己是大喜过望晕倒的,他们就当大喜过望医治。
——他们是庸医。
记录上写太后是大喜过望晕倒的,他们开医治急怒攻心的药方。
——他们是庸医。
记录写太后大喜过望,他们照大喜过望开药方,最后太后的病迟迟难愈。
——他们更是庸医。
怎么样都是他们错。
进宫这么多年,还没遇到过这么难开的药方。
见他们愁容满面。
福公公走过去,笑道,“几位太医还没商量好药方吗?我这儿有一张偏方,几位太医看看能不能医治太后的病。”
“什么偏方?”太医请教道。
“抄佛经。”
“……。”
几位太医互望一眼。
太后的病在心,心静病除。
这偏方虽然药效缓慢,但治本。
更重要的是,太后的病是李嬷嬷断症的,那福公公开药方也无不可。
“多谢福公公赐药方,”庸医们道谢。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