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8节
    科长问,“好吃吗?如果好吃的话,我们百货大楼也想定一批。”
    钱淑兰从自己挎包里掏出刚才装的卤蛋和鸡蛋干。
    卤蛋有八个,鸡蛋干有五个,鸡蛋干的包装是半斤一袋。
    既然要开食品厂,只凭李世荣的那点销量哪里够呢。
    现在他们的鸡蛋还能卖得出去,是因为其他生产队的鸡蛋都是小鸡仔,等到了八月,那些鸡就开始陆陆续续下蛋了。
    估计全刘关县都要为卖鸡蛋而发愁。
    既然鸡蛋不好卖,那自然是卖卤蛋和鸡蛋干了。
    就像黄豆一样,有人喜欢吃豆腐,有人喜欢吃炒黄豆,有人喜欢吃豆浆。
    每个人的品味不一样,所以卤蛋和鸡蛋干也未必没有销路。
    永林那边是没问题的,供销社这边收的量有点少。钱淑兰有点不满意。
    所以她下一个目标就是省城百货大楼,毕竟省城工厂多,销量大。
    “您可以尝尝。”说着她直接把两袋给拆开了。
    科长尝了一下,眼睛一亮,“这味道真的很不错。”
    关键是很方便啊,开袋即食。城里的工人忙不过来,加班的时候可以买一点尝尝。
    科长十分心动,可他还是问出最关键的问题,“价格怎么卖的?保持期有多久?”
    卖给国内价格自然要便宜,所以钱淑兰笑着道,“卤蛋每个一毛二,鸡蛋干每斤三块。保质期九个月。”
    即使这价格已经打了折,科长还是被这个价格惊呆了,“这么贵?”
    钱淑兰摊了摊手,“没法子,里面需要的材料多。”
    科长低头看了眼卤蛋那酱黑的颜色,仔细回味了下,确实材料很多。
    他有些肉疼,“那行,卤蛋我想定一千个,鸡蛋干我想定一百斤。”
    说完,他直接掏出合约开始签合同,交定金。
    钱淑兰接过来,点了点头,“行,等你下次过来我再给你货。”
    “好!”
    说完,科长上了卡车,带着一车鸡蛋回了省城。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亲们的打赏,么么哒
    第300章
    钱淑兰在自己本子上记了几笔,而后陷入沉思。
    虽然现在这鸡蛋都有销路,不需要她再打开市场,可八月份就不行了。
    她得多联系几家才行。
    “娘,新知青来了。”孙大琴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跑进来。
    钱淑兰点了下头,把本子合上,然后把刚才收的鸡蛋钱交给她。
    孙大琴有些踌躇,见婆婆面色平淡,便试探着开口,“娘,你收着吧。等你不在了,我再收。”
    说完她可怜巴巴地看着钱淑兰。
    钱淑兰揉了揉眼角,“行吧,我过几天就去县城,到时候你自己收着。”
    孙大琴脸色一僵,可也知道没法再推脱了,忙应了。
    “对了,你刚刚说新知青来了,这次来了多少人啊?”知青们肯定都要安排到养鸡场或是食品厂,她总得要知道。
    孙大琴这才想起来,“这次更多,二十个。”
    钱淑兰惊住了,“这么多?不是咱们生产队上回那么多,这次怎么还这么多啊?”
    论干活这些知青们比乡下人差远了。农村乡下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都比这些十八九岁的知青们挣得要多。
    钱淑兰不止一次听王守泉向周社长抱怨,说这些知青们干活不行。周社长还说今年一定少分点给他们。
    怎么今年反而分更多了?
    钱淑兰把会计本往自己挎包里一塞,大踏步往外走。孙大琴急急忙忙跟上。
    到了村口处,不大的地方被一群人围得水泄不通。
    许多社员们站在树底下冲着这群人指指点点。
    钱淑兰走过去,只见这群人正围着王守泉似乎在讨说法。
    王守泉被这群知青们闹得灰头土脸的,钱明华被排挤在外,看着好兄弟成这副样子,黑着脸大喝一声,“都给我散开。再敢胡搅蛮缠,每人扣五十个工分。”
    这声音一落,原本围在王守泉边上的知青们全都散开,却并没有离去,站在一步开外的位置,像个包围圈似的,把王守泉围在里面。
    钱淑兰这才有机会靠近,只见王守泉的衣服被拉扯得皱皱巴巴的,中间还有几个扣子掉了。
    钱淑兰帮他弹身上的土,有些不明所以,“守泉,发生啥事啦?”
    王守泉看到钱淑兰好似看到了组织,苦着一张脸,“我的亲娘,这大队书记真不是人干的。”
    钱明华也挤了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替他回答钱淑兰的问题,“上面来了个工农兵名额。咱们县有三个,其中一个落到咱们公社,公社领导已经决定把名额让给我们生产队了。我和爹到县城接完知青顺道去公社接人,知青们看到贴在公社门口的告示,就闹起来了。”
    怪不得呢!钱淑兰环视四周,一共三十四个知青,为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名额可不就得闹么?
    可惜这些人错估了一件事情,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可不是特给知青们的,而是给生产队的。
    在社员们心里,知青们是外来人口,谁会把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给自己人,反而给外来人呢?
    要知道王家村生产队小学是免费的,所以识字的人非常多。初中和高中学历比比皆是。比这些知青们也不差什么。
    所以说这事儿跟知青们没什么关系。
    钱淑兰在这些知青们脸上扫了一圈,眉头微皱,“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把名单报上去?”
    王守泉理好衣服,答她,“这事不急,八月前报上去即可。”
    钱淑兰看着两人,“这事还不简单,直接投票呗!”
    王守泉和钱明华对视一眼,“我们当然也是跟这些人说的。可这些人不依不饶。”
    说到底投票也并不是最公平的。因为人是有私心的。
    现在村里有一千三百口,去除小孩还有一千口,知青们才三十四个。
    人数如此悬殊,投票的结果还用问吗?
    这些知青们闹,无非是想争这个名额。最好由大队书记直接指定,而不是用投票的。
    可他们也不想想,就算由大队书记指定,难道还会指定给一个外人吗?
    要是王守泉真的这么做了,那他的脊梁骨也要被人戳破了。
    钱淑兰朝这些知青们看了一眼,“上工农兵大学起码得要高中生吧?难道你们都是高中生吗?”
    知青们面面相觑,对啊!大学都是从高中选上去的。
    于是刚刚还围成一个圈,渐渐有个缺口。
    钱淑兰指了一块空地,“不是高中生的都给我站到旁边去。咱们要罗列可以参选的人数。”
    那些学历低的都纷纷往外走。
    最后只剩了十三个。
    钱淑兰掏出一个本子,“我先把你们的名字记录下来,然后让马主任到你们的原户籍所在地调查,只要情况属实,你们就能有机会参选。”
    “我们来的时候不是有履历了吗?还调查什么?”有个人慌了,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钱淑兰理所当然地道,“总要查查你们的学历和政治成份有没有问题才能推荐吧?要不然等你们到学校,再被打回来,丢脸的可是我们这些大队干部。”
    其中有几人面色沉了下来,额上隐隐有汗珠。
    钱淑兰好心地提醒他们一句,“如果不想参选,我们就不用调查了。”
    几个知青听到她这话竟松了一口气,忙站到另一边。
    其中一人打着哈哈道,“我不用去了,我的高中也是瞎胡上的,内容什么的也都忘了。还是把名额让给别人吧。”
    这倒真不是他在谦虚,而是这些知青们在学校确实忙着批这个斗那个,老师们为了自保也不敢往深了教。
    她现在只想挑合格的人去上大学,那自然得从高中生里挑,挑个初中生或小学生有什么用?
    她以前就听人说这些工农兵大学的学生几乎没有几个是有真本事的。
    这种推荐上去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甚至还有小学生,那些大学教授们讲的课他们根本就听不懂,白白浪费了怕么好的名额。
    钱淑兰自然要杜绝这样的问题。不管怎么说,能上大学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钱淑兰又数了一遍,“还只剩九个了。”
    她侧头看向钱明华,“你回去把咱们生产队所有高中毕业生也统计一下吧。”
    钱明华点了点头,然后朝着这群人挥了挥手道,“都散了吧。”
    说完,他扶着王守泉往村里走了。
    钱淑兰在这些知青们脸上扫了一圈,“如果你们再闹事,闹事之人扣五十个工分,其他人连坐,扣二十个工分。”
    丢下这句话,她也走了。一个个全都是傻子,明知道闹事没用,还瞎折腾。这些老知青也有意思,居然不带头劝这些新人,反而在旁边看戏。
    那九个知青们傻眼了,“就这么完了?”
    老一批的知青倒是对工农兵大学名额不放在心上了,他们更在意的是最后一句话,啥意思?凭什么?
    沈艳红凑到孔秋云耳边嘀咕,“咱们恐怕没戏吧?”
    想到之前选食品厂的操作员,都没戏。这次肯定也跟他们没关系。
    孔秋云也有些失望,她上学成绩挺好的,要不是高考取消,她有很大的概率能考上。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她微微低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