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3节
    这时候有不少农民过来请灶王像,那售货员跟莫茹说话还乐呵呵的呢,顿时脸一翻,斥道:“搞什么封建迷信!”
    “俺们也不是搞迷信,俺们买灶马头看日子啊。”
    灶王像上面有灶马头,印着几月几月,可以看一些重要节气,尤其农民们要看几龙治水,几牛耕田这些。
    “有历书,七分!”张红英拉着脸,眼睛又斜了。
    那人一听要七分,嘟囔道:“灶马头是灶王像送的,请一张灶王像才五分钱。”
    “不买拉倒!”张红英脸色很臭。
    那几个农民也不敢说啥,犹豫一下转身走了。
    毕竟他们是来买灶王像的,月历在其次,年历虽然更全,可他们也不识字买回去干嘛?再说,没有灶王像,只有历书也过不了年啊。
    等他们走了以后,张红英跟莫茹吐槽:“都要过年,一个个也不知道讲卫生,还带着一身牲口味儿。”
    莫茹不悦道:“要是不用种地,他们也能干干净净的,现在家里锅都没有,喝口热水都费劲,更别说洗什么的。”
    张红英没想到她不同意自己,这才意识到自己跟劳模吐槽农民,而不是自己一起站班儿的售货员,立刻有些讪讪的。
    莫茹又给家里打两斤散酒,一共四毛钱,买两斤忌讳(醋),一毛钱,现在手里有钱,她还觉得挺便宜,如果不是限量她都想多买点。
    忌讳是给张翠花买的,她有时候觉得胸口不舒服,说喝口忌讳就好,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反正她说舒服就喝好了,也没坏处。
    她还买了几尺红头绳,过年给三个女娃娃扎头发,再买上几张大红纸,过年写福字写对联剪窗花都有用。
    她林林总总又买了好几样东西,都装在箢子里挎着,然后和周明愈回去跟大家会合。
    听莫茹说去公社也没请到灶王像,同行的一个个都非常失望,原本兴冲冲来赶集的劲头都淡了。
    再看集上虽然人来人往,可一个个都干巴黑瘦面有菜色,一眼望去黑突突的也没点亮眼的颜色。加上集上原本的树都被砍光,这会儿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越发觉得没什么心情。
    一个个唉声叹气起来,“哪里去请灶王像啊,不贴这个,咋叫过年啊?”
    千百年来祖祖辈辈都这样过,突然不让贴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就好像被抢走非常重要的东西一样,比不发布票还让人闹心。
    周明愈正哄女儿睡觉呢,把她裹在自己的军大衣里。
    他看向莫茹,笑道:“大不了咱们回去画一张。”
    莫茹低声道:“要是都来要,那能画多少啊。”
    她可不想那么累。
    到时候自己家贴一张,队长家,大爷达达家能不给?还有周诚廉、周培基他们,能不要?
    所以,不如不画。
    周明愈想起什么来,两眼一亮,附耳道:“要不咱们自己印?”
    莫茹:“那咱们也没那些工具啊。”
    周明愈:“不用什么特别的,反正咱们就为了自用,对付一下呗。”
    既然供销社都说县里不许卖,那邱磊估计也不好弄,不如自己想办法。
    一路回了生产队,有人说去别的村问问看,谁也没想到以往过年的必备小物件现在居然买不到,都有些心急。纷纷张罗门路,怎么也得找一张灶王爷回来贴上才行,否则总觉得不踏实。
    往家走的路上,正好周培基过来问,听说他们也没买到灶王像,他就问莫茹,“要不你给我们画一张呗,我们拿钱买。”
    莫茹道:“那要是满村都要来,不得累死我?”
    周培基一想也是,毕竟不是只有自己家要。
    周明愈对周培基道:“叔儿的手好了吗?要不让莫茹画出来,请叔儿刻出来,咱们印,印完一起帮忙涂颜色。”
    他看过那灶王像,简单粗糙得很,没有美术功底的都可以画。
    周培基笑道:“倒是个主意,跟我爹一说没好也好了,走,家去说。”
    家里也正犯愁呢,都听说今年不许卖灶王像,不知道如何是好呢。
    现在听周培基说刻出来自己印,周玉忠和柳秀娥等人都很好奇。
    周培基大嫂王云霞道:“那咱们就赶紧吧?俺们能干嘛?”
    周培基看莫茹和周明愈。
    周明愈道:“莫茹画画,咱们找块两面刨光的厚木板,等莫茹画完了,咱们就把画糊上让叔儿帮忙刻出来,然后就可以印。印出来以后,再用笔往上刷彩色就行。”
    “那得刷多少啊?”
    周培基道:“灶王像也就红色青色黄色黑色,没几个颜色。”
    大家一想还真是,周玉忠喊道:“那就赶紧着啊。”
    板子现成的,只需要刨光就行。
    莫茹则回去画画,她不舍的用宣纸,而是用一张麻纸,大小刚好,先用铅笔画,再用细毛笔勾线。
    听说她要在家里画灶王像,周诚志几个队长和一些老头子们最激动,纷纷过来瞧,主要是预约。
    “劳模同志,多少钱一张,俺们也要预定一些啊?”
    莫茹不好意思道:“要等玉忠叔儿刻出来再看,要是来得及就多印,来不及就只能印多少是多少。”
    周明贵喊道:“咱们赶紧走,别打扰劳模儿画画。”
    一个个又赶紧离开去找周玉忠,关心他,“手好了没啊?能不能刻木头啊。”
    周玉忠道:“来二两酒就能。”
    很多人都看周诚志,“队长,来二两酒。”二队刚得了十斤好酒呢。
    周诚志笑道:“就你馋,等着,让食堂给你炒俩鸡蛋当下酒菜。”
    “好好好!”
    周诚志:老人们早就说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再来不及的只要奖励到位,那也来得及!
    莫茹画灶王像的时候,周明愈翻出年历来对照,周诚廉和周培基也在一旁指点。
    周诚廉:“上面是灶马头,有两条龙,画一些格子把几月大几月小的写上,这个大家要看几龙治水,中间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下面是灶王小奶奶,被灶王奶奶打,用那个掏灰耙子……”
    “你快拉倒吧啊,胡咧咧啥呢。”周培基打断他,“中间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右边是上天言好事,左边是回宫降祥瑞,底下就是一些花花绿绿的人……”
    “不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吗?”周诚廉想起听人家说过的话来,他不识字,但是这种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之类的对联老话儿他也是从小听到大的。
    “反正就是那么回事,怎么都行,也不是全一样的。”
    莫茹看周明愈。
    周明愈道:“就写那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简单好刻。”
    的确如此,太麻烦刻起来也麻烦。
    周明愈又告诉莫茹下面,那些花花绿绿的人其实是各小神仙,左右俩还拿着一幅吉祥话,比如“天官赐福,九府招财”“招财童子,利市仙官”等等。
    莫茹道:“小五哥,咱们是不是得换换?”
    周明愈立刻明白她的意思,现在正大/跃进反封建呢,要有点时代特色,他道:“那咱们写社会主义,人民公社,大/跃进、东方红,三面红旗、天官赐福这种类似的话。”
    这样哪怕还是灶王爷,但是也是歌颂人名公社的,就算有人查应该也没问题。
    确定下来莫茹画得就快起来。
    她把灶马头上面的灶马画成一个飞马,又画了几架火箭载着粮食瓜果地飞天而去。
    下面是照着年历抄的月份、节气等。
    中间就是灶王和他媳妇儿,下面各路神仙改成劳动人民大/跃进,农业、工业都体现,务必线条简单流畅清楚,再画上粮仓、硕大的地瓜、玉米等等,字就换成:工农业大/跃进
    看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灶王像,几个人都忍不住笑起来,纷纷叫好。
    画完以后,莫茹就用毛笔勾描一遍,完工就交给周培基,让他们拿回去雕刻。
    她则拿宣纸画一幅一模一样的,然后用水粉涂色,等雕刻完印刷之后,再让大家照着这个涂色即可。
    时间紧张,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工具和颜料,只能这样。
    周培基拿回去交给周玉忠。
    周玉忠一看,连声赞道:“画的真好!”
    柳秀娥等人也说好看,她也见过莫茹窗户上的画,一直觉得比过年买的年画儿好看呢。
    周玉忠指挥着家人帮忙,用木工胶把那张底稿刷在木板上,固定好,他拿雕刻刀开始雕刻。
    灶王像并不大,一张麻纸大小,线条简单,雕刻自然也容易。
    柳秀娥怕他手不顶累,就说帮他刻四周简单的地方,留着人脸人手和字的地方让他自己刻,这是最难的。
    周玉忠道:“可别刻坏了,全村等着贴呢。”
    柳秀娥笑道:“能坏到哪里去?”
    莫茹画的比买的可好看,买来的那些灶王像粗糙得很,所以只要刻出总体的模样来就行,不需要追求细节。
    第二天一早周明愈刚醒,反正也不用上工就不想起,决定搂着媳妇儿继续睡。
    这时候窗户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外面的草帘子被人掀开,砰砰地敲窗户。
    周明愈:“轻点,别把玻璃敲破了。”
    周培基:“刻好了!”
    周明愈一听,一骨碌爬起来,“来了。”
    莫茹也醒了要起。
    周明愈笑道:“媳妇儿你睡吧,我们先去印线稿,一时半会儿也上不着色。”
    莫茹就把闺女抱出来喂奶顺便搂着睡,孩子跟个小火炉一样,热乎乎的。
    周明愈穿衣下地,也不点灯,开门让周培基进来,“我擦个脸。”
    他拿手巾用冷水擦把脸清醒一下。
    周培基笑话他,“假干净啥啊,又不是去相亲。”
    “有媳妇才得干净呢。”周明愈把手巾晾在屋里的绳子上,“走吧。”
    这时候周诚志和周明贵都聚在二队的队屋里,对那块雕版评头品足的,“是不错,像那么回事,那怎么印啊?”
    周培基喊道:“来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