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节
    在众人各异的心思之下,开封府衙的书吏招募还是正式开始了。全部的试卷都是由从崔瑛亲手刻的了蜡纸,反复校对过后,由柴永岱带着几个宫人进行的印刷的。
    第一次书吏的招募最终还是没有被放到腊月初十这样靠后的日子里,也不可能一次就辞退掉所有的老人。因此开封府第一次书吏招募,实际上只需要招募五六十人,而报名的人却过了千人。
    陶霖原来便是一名开封府的衙役,因性子憨直不擅撒谎,常被人排挤,如今只能在一个没有油水却又事多的位子上做着无聊的工作。年近三十的他其实工作也算认真,这回重新应聘,也是打着换个位置的主意。
    考试的地点在开封府内,陶霖觉得很神奇,就开封府那么大一片地方,怎么可能坐得下所有参加考试的人?
    第72章 行测
    陶霖跟着人流从侧门进了开封府的衙门,这里他很熟悉,他从十五六岁跟着他爹在班房里打混,便是闭着眼睛也走不错地方。但今天一进门,他的脚步却硬生生顿了一下,所有的房间,不论是正北的衙门大堂还是两厢的侧房,所有的房间的门户大开,窗户挑得高高的,洒入一室阳光。前院和府院后面平时衙役们操练用的大校场,一溜排摆着高低错落、款式各异的马扎,马扎上还打横放着一块小木板儿。
    “找到自己的考点,按考号坐下,不许乱动。”门口被调来监考的禁军可不像六安的衙役们那样对监考跃跃欲试,三年一次的发解试、会试都是禁军派人监考,除了抓到作弊的赏钱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吸引力外,监考这活计一点意思也没有。所以他们便是说话也是黑着脸的,倒为这场紧而又紧赶出来的招考增加了不少严肃的色彩。
    陶霖也看出他们所穿的禁军的装束了,他心里呯呯直跳:这可是和考进士一个待遇了,若是能考上了,这重要程度……
    他心底胡思乱想地做着美梦,表面却老老实实地按自己的编号找到他在后院校场上的座位。
    校场特别宽敞,只在一角堆了一些平时看着眼熟的条案和团椅,好像是为腾出考场而专门搬出来的。陶霖的考牌上写得是“后校场考点“昃”字排东起第五列,考试号865号。”他按着指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是一个特别矮的马扎,陶霖坐下去后感觉和直接蹲在地上没有什么区别,他把放在马扎上的小木板抱在怀里,别扭地左右扭了扭,才将腿伸直了一些坐稳当了。
    左右两个马扎已经坐上了人,他们之间相隔了两尺多点,前后两个人也相隔了两尺左右,整个校场上很快就坐得满满当当了。
    陶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了,从他那些同侪中传递的消息来看,这次的试题考什么并没有任何确切的消息,市井中倒流传了一些六安传过来的试题,据说也是当时招书吏时用的。他看过那些题,十分简单,如果按这个难度来筛人的话,恐怕这千余人里能筛掉个零头就不错了。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可不是六安那个小小的地方可以比拟的。
    太阳升起来了,心情彻底平静的陶霖终于有心情看看手里的抱的木板了。这是一块打磨得非常平滑的木板,和市面上卖的崔氏竹笺差不多大小,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肃静!”前方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陶霖认得这个人,是开封府礼房的典吏,一个挺正派的老人,因为资历老,家里儿孙也争气,所以在这开封府里还算得人尊敬。
    陶霖和周围的考生一样,努力收起腿,让自己蹲,不,是坐的更斯文一些。开封府现在在太子手底下,这位太子据说去过六安,也亲自去过禁军,这真来一趟开封府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要是因为失仪而被刷了下去,那就太冤枉了。
    “进~”典吏拖长了声音叫道。
    声音刚落,便听到院门外响起一声嘹亮的“喏!”然后便是一阵整齐地跑步声。
    “立定!”
    “唰!啦!”整齐地靠脚声一响,然后所有声音归于静寂。
    陶霖发现,他们每个人的斜后方都有一位禁军的士卒,这些士卒静静地立在那里,直得像竹子。
    “发稿纸!”
    “喏!”前排一个将官装束的人抱着一叠白纸一份份交到排头的士卒手里,然后一人传一人,不过片刻,他身侧的禁军便将一张空白的崔氏竹纸交到他手里。
    “发笔!”同样的流程,这次陶霖拿到手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笔,不是毛笔,而是一根纸管子,顺着底端的麻线撕开便会露出里面的黑色笔芯。陶霖好奇地在手上划了一划,感觉像是石炭粉制的,却又比石炭更细更有黏性。
    这是崔瑛为了方便以后开封府的书吏做事专门做出来的,用的是随煤炭入京的车里运来的石墨,煤炼焦炭的事崔瑛还正在和柴荣、柴宗训做计划。这父子孙三代人虽然嘴上从来没跟他提过千里传音之类的事情,但远在六安的叶知秋三天一封的信里十回里总要有八回旁敲侧击这事儿,什么原因崔瑛也是心知肚明的。不管电报、电话这些东西能不能做吧,先提高钢铁产量反正是没错的,总得有铁丝才能进行电磁感应吧。
    至于这笔的包装方式,这法子在这个时代可比制作笔杆子方便多了,只要在裁好的纸条上粘上一根细麻线,然后用浆糊刷好裹在笔杆上就行了,灵感来源于他女友的眉笔。两个小时候都是削铅笔苦手的家伙还在一起吐槽过,为什么小时候的铅笔不弄成现在眉笔的样子,这多省事!
    “德华,他们会不会根本不会用这种笔?要不还是让典吏教他们一下吧!”卫轩、崔瑛、柴永岱甚至柴宗训和柴荣此时都躲在开封府衙专门给考官阅卷的小厅里,而说出这种担忧的则是卫轩。
    “没事,你我当时拿到笔也不过半炷香的时间就弄明白怎么用了,如果这些人连个人都想不明白,这样的废物不必用也没法用。”崔瑛还没解释,最近跟着柴荣在用人方面有所长进的柴永岱就先摆摆手解释了,“你刚才也看到德华出的题目了,这个都弄不明白的人,那题估计也做不出来,不如早早出去,我们还省下改卷子的功夫。”
    在陶霖弄明白这笔怎么用之后,正式的试卷发下来了,厚厚的一沓,差不多得有十张的样子。
    “试卷一共十二张,单面印刷,请考生清点试卷页码,并检查试卷有无歪斜、破损或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有请告知身旁的监考禁军更换试卷。”
    陶霖赶紧翻检试卷,还好,他的试卷非常干净,十一张试卷被一圈线整齐地订在了一起,最下面有一张单独打着框框的。
    再仔细一看试卷,陶霖愣住了,最下面那张单独的纸被一道虚线分成了两部分,眉头上写着“答题卡”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然后是祖父身三代姓名、籍贯和之前从事的职业,然后是一道写着“密封线内禁止答题”的虚线。再下面是一行十个,一共十行的带序号的小格子,最下方则是答题卡使用方法,如何填写答题卡以及不得在密封线外做任何标记。
    订在一起的十一张试卷则更奇怪,第一页最上面是答题说明,还给了一个例子,是一张大方框,里面画了几条杠杠,然后右下角给挖空了一块。后面是四张小图,形状和挖空的那块一样,小图前面分别用圆圈、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做了标记,然后告诉他们应该选择三角形,并把它填在答题卡上。
    下面的就是正式的题目了,和答题纸一样是用最近挺流行的梵文数字标了序号,前三页都是图,第四页开始全是字,陶霖战战兢兢地将答题卡上的信息填完,认真开始做起题来。
    前面第一页的题目简单的莫名其妙,第二页的题他需要仔细想一想,至于第三页,陶霖写的时候,手心里都是汗。
    等陶霖仔细读了第四页的题目后,他轻轻松了一口气,全都是些简单题,大部分都是汴梁城的一些基本情况,什么甜水巷在汴梁的什么方向啦,进城税是多少啦,商户应该交什么钱,麦子应当几时收,杂七杂八的,越往后做,陶霖心里越没底。
    到了九十五题,还有两页纸,现在离考试结束的时间只有一盏茶的时间了,陶霖心被狠狠地提了起来,然后抓紧时间仔细读题。
    “说起来这试卷的最后一道大题挺有意思的,”柴宗训笑着对崔瑛说,“权贵家仆打伤欠债的佃户,致其死亡,应该如何处理,后头那几道题可都不太好选啊,不过这倒有点你说的演习的意思了,前面那些题选出来的人可能博闻广识,可能聪慧机灵,但却不一定能做好事情。”
    “后天不是还有一场策论嘛,”崔瑛说,“前面淘汰掉太呆笨的,后面选出合适的性情,等后天写出三篇策论来,至少能把知道规矩、看得明白的人选出来,至于做事的人,那是教出来的,进士那是多出类拔萃的人物,考中了不是还得在翰林院里观几年的政,然后才能接手实务嘛。”
    陶霖对着那个“圆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三角形: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正方形:按《显德刑统》……;五角星: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答案犹豫了半天,死死得盯着问题上“你认为这件案子的结果是……”又看了半天,最终咬咬牙,用力在答题纸上划下一个正方形,然后看也不敢再看,将卷子往他身侧的禁军怀里一塞,逃也似地离开了考场,却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被那位默不作声的禁军监考官以及透过窗子观察考场情况的皇帝细细地记在心里。
    第73章 申论
    考试结束时间一到,在一旁监考的禁军便立即将试卷、草稿纸和笔都收走了,没有一点通融,没有答完题的人看着他们那黑塔一样的身躯,也只好熄了争一争的心思,垂头丧气地向外走去。
    士兵们将试卷上填上每个考生的考试号,将答题卡和试卷分开放置,在卫轩的监督下所有答题卡按五十张一本,由几个膀大腰圆的妇人沿着密封线订了起来,送到皇帝一行人所在的房间。
    房间里除了他们几人以外,六房的典吏有五房都在,每人手里捏着一支沾了朱砂的细笔,坐成一排。
    “这是答案,一人改二十题,在前头标出对的数量来,德华和卫十六来算结果,永岱你来按德华一开始说的东西来分类,看看与他的分析一样不一样。”柴宗训先对几人布置了工作,然后又对忐忑地恭候在一旁的礼部典吏温声说道,“陆典吏,你去休息吧,明天张榜、通知复试的事还要你来操心呢。”
    “不敢,臣告退!”陆典吏叉手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一千多份纯选择题试卷,五六个人一下午绝对改出来了。君不见每到期中期末考试需要集中改卷的时候,选择题最多的英语学科是如何吸引语文老师的仇恨的,同样一百五十分的试卷,同样数量的阅卷老师,英语老师基本上两个多小时就能完成全年级的阅卷工作,而语文老师则至少要工作八个小时。对于语文老师的怨念印象深刻的崔瑛在听说报名人数过千后,果断抛弃了现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形式。
    “先去掉不合格的,再在合格的人中选拔合适的人,有点意思!”柴荣笑了笑,坐在一边饮着崔瑛给他们准备的六安瓜片,悠游地审着崔瑛出的后天那场策论的试卷。
    开封府里的领头的都在改试卷,开封府外出了门的考生可就全都炸了锅了。
    “今天那卷子是什么鬼玩意儿?”一个二十出头的斯文青年同在外面的同伴抱怨道,“什么圈尖方星的,题都看不懂。”
    “看不懂也没事啊,可以胡写的嘛,反正就四个答案,蒙也能蒙中几个。”
    “还是你机灵,我就没怕选错项触了谁的霉头,要是被记恨就麻烦了。”
    “兄台,你们也是刚考完开封府的书吏招募吧,还记得几题?录下来,一题百钱。”
    “写得晕头昏脑的,哪个还记得哟,一百题呢,你以为是考进士哪,就那几道题。”那青年正恼火,听到这话火气便朝那人发泄下去了。
    招徕生意的小伙计讪讪地退远了,才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呸,牛什么牛,活该考不上。”
    陶霖看到这一幕,皱了皱眉,没说什么,远远瞧见几个与自己处得好的兄弟朝自己招手,脸上泛起了笑意,朝他们大步走了去。
    “看你这神气,看起来不难,不枉你这两天拿着孔圣人的书使劲读。”
    “嗨,看的那点东西,啥也没用上!”陶霖一屁股坐到他们留下的空位上,满满地饮了两碗茶,才撂下碗来说道,“我这回怕是选不上了,有一题我答坏了事了。”
    “怎么?考个试而已,难不成你犯了讳?”
    “什么啊,整个考试,除了名字籍贯,一个字没写,尽拿炭笔画画儿了,叫什么‘选择题’,有一题问权贵打死欠债人的,让选是该偏权贵还是偏欠债的,该按律的还和稀泥,你们也知道我的脾气,选了个按律,这回铁定没戏。”
    “老哥你那脾气啊,这选项可真不讨好,若是那些读书人选了,好歹还能称一声铁头御史,你说你一衙门里当差的,最差也该选个和稀泥的啊。”
    “要能和稀泥,我早几年不会和呀,我算是看明白了,天天在衙门口受气,我还不如回乡种两亩地呢。”
    众人说笑一阵,陶霖记性不错,把几道画图题与常识题拎出来说给这几个兄弟听,那几人有的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有的就一头雾水,互相印证了几题,感觉倒挺有意思的。
    没等到太阳下山,油灯点起,开封府里的卷子就已经批改完成了。
    “嗯,数量关系题错的太多的筛掉,放衙门里不够生气的。”六部尚书放了衙听说开封府招书吏,也跟过来凑热闹,若这法子好用,他们也准备让皇帝给他们部里招一批人手,这才开国几年,油滑的老吏便多的让人做事费劲了。这说话的是户部的尚书,户部衙门里最头疼的就是生手的书吏老算错帐,然后一堆人就得返工,有经验的老书吏确实是把好手,但带出来的徒弟,师父的本事没学多少,但各色小手段却学了个全套。
    “啥都不懂就瞎选的也筛掉筛掉,最烦这些什么都不知道就觉得自己能出绝世好计的混蛋了。”这回提议的是兵部尚书,看样子就知道被烦得不轻。
    “最后几题阿谀权贵的一定得筛掉,这些胥吏与百姓接触最多,能阿谀权贵就能欺压百姓,那还了得?”这个不用说,肯定是礼部尚书了。
    删删拣拣,最后这一千多份试卷里也就留了百十份,连最初要一比三招人的目标数都没达成。
    崔瑛全程一言不发,题目是他设计的,用的是类似智商测验和职业技能倾向测验的法子,除了数量关系题、常识题还有一些根本没有正确答案可选的题目,做的就是性格分类,至于要用哪类人,那就是他们用人者的事了。
    等他们都商量定了人选,填好了名单准备明天张榜公布,崔瑛便向皇帝讨要了这些答案,希望能抄录一份留档。
    “你要这个做什么?”柴荣好奇道。
    “想做个常模分析,”崔瑛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这回出题有些想当然了,似乎出的偏了些、难了些,择不出人来,若是这样考下去,再有三四年也招不齐需要的人手。如今盛世太平,汴梁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人手不足还是容易出事的。”
    “宁缺勿滥,你看归看,出题难度别降低。”柴荣听不懂什么叫常模,摆摆手让他自便。
    “父王,”在开封府一天有点无聊的柴永岱在回到东宫后悄悄地问柴宗训,“为什么最后选的是按《显德刑统》和和稀泥的人呢?”
    “因为前两种就是二愣子,写偏权贵的,那是连表面文章都不会做的蠢货,写偏佃户的容易怜悯心太盛,在衙门里,按规矩来的和会和稀泥的都是能做事的。”
    “有怜悯心不是好事吗?”
    “人都有怜悯之心,普通人有怜悯之心是好事,但在考场上都这样写的人,不是沽名钓誉就是太易怜悯他人,沽名钓誉且不说,公门的名声还轮不到他来钓,太易怜悯别人,如果遇到灾年他偷偷开仓放粮怎么办?咱们想要放长线钓大鱼,他坏了事儿怎么办?那时候这人才是杀不得放不得呢。”
    柴永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回自己屋里细细琢磨去了。
    第二天天没亮,开封府衙门前的榜便张贴了起来。认定自己必然落选的陶霖正在家里睡懒觉,便被他媳妇推搡醒了。
    “冤家可真会哄人,”他媳妇嗔道,“昨儿回来信誓旦旦地说这回必考不上的,结果一大早儿叔叔们便堵门上要庆贺,可怜我什么茶饭都没备下,可丢脸死了!”
    “怎么可能,”正迷糊的陶霖不耐烦地拍开他媳妇的手,“若我也那答案也能选上,这衙门里也得出个青天了。”
    “可不是怎么的?”他媳妇笑道,“我昨晚一琢磨啊,你这答案也对,现今管着开封府的不是太子么?哪家少当家的不喜欢规矩人呢?只有下面管事才想着捞油水呢。”
    陶霖见媳妇不像哄他的样子,还是洗漱了起来,“没备茶饭也没什么要紧,我与他们出去逛逛就是了。”
    一行人特意到张榜的地方去看了名单,榜上人数了了,没中的人也不多加纠缠,不过是一个书吏,成不成的,汴梁城里活计也不少,没必要在这上面再耽搁时间 。
    第二场考试要自带笔墨纸砚,看起来比头一场要正式很多,但依然是当天进场当天出,比科考要轻松太多了。
    这一天几乎没看到什么禁军,他们也不用坐在露天的小马扎上考试,就在大堂里,条案和杌子都是齐备的,等人都坐好了,便有两个士卒一前一后站定,上次那个礼房的典吏同样拿了两摞纸,稿纸、题纸、卷本一样一样地发了下来。
    陶霖打开一看,和之前那次考试一样,也是那种叫油印的法子弄出来的卷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全是字,题纸是空白的,只留了地方给姓名籍贯。
    再细细看题,可就有趣了,给的都是之前陶霖听他爹讲古时说起过的小案子小事件,后头又附了《显德刑统》的相关法条,用得到的一些常识民情,然后问应该怎么做。也有题是让拟条子的,范例都给好了,照猫画虎就成,但这条子要怎么写,也是一件值得琢磨的事情。
    陶霖心底一乐,这个出题的人是个有意思的,是个善使阳谋的,若往后与他共事,怕是乐子和典故都不会少。
    第74章 弹劾
    出过一次试卷后,后面的招考基本上就没崔瑛什么事了,他只需要负责出前面数量关系的题目就好,至于后面的常识题——他已经不想去回忆他拿试卷给柴宗训审时,他犯得那些白痴错误了,时代的差异会让很多他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个时代显得非常匪夷所思。
    比如抛弃生病的妻子,在崔瑛看来是非常薄情寡义,但在古代,“恶疾”却是明晃晃写在七出之条里的,连“三不去”都保不住她妻子的地位。
    崔瑛趁这个空闲跑回到控鹤军里,他在那边驻地建起的纺织作坊和给禁军子弟的学校还是需要关注一下的,若是出了什么差错,那就是要出大麻烦的。还有积肥的事情,虽然有王虎前后操持,他也不能老当个甩手掌柜,再加上晋中的煤一批批地运到了,炼焦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
    “炼焦?这是什么意思?煤还需要炼焦?百姓们如今用煤的也不少了,拣几个大煤块就能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