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节
    “那也不怨你,大哥,前朝当时贪官污吏横行,能考中的都是用银子喂出来的,咱家没那么多银子,你有真才实学也考不上。后来不是新朝一立,你就马上考上童生了吗?”
    顾季山即使当时有些怨言,现在听到大哥这么一说,也烟消云散了,觉得心里好受一些。
    两人说着说着就成了诉苦大会。
    “我这个童生也是来得巧,新朝初立,很多人都死了,人少就容易出头,再加上这里地处偏僻,文风不盛,才让我这样的人滥竽充数,结果你看,最后一关院试我考了两次还是没考上。”
    顾伯山实话实说,一脸的唏嘘,继续道:“院试多了算学的内容,这个哥哥我以前没怎么学过,一直都过不了。但我敢说,只要让我教栓子,他绝对能过县试和府试,到了那时,就去镇上或县里找个好点的私塾去学,以栓子的天分,应该能考上的,这关系到咱们顾氏一族的未来,到时族里我也会要求出一点银子的。”
    顾季山不说话了,开始抽着旱烟。
    “现在我们顾家也算是在林溪村扎根了,以前的基业都被一场洪水冲走,现在连祖坟都迁过来了,以后,林溪村就是我们的根了。”顾伯山看了看顾大河兄弟俩,无奈地说道,“大河他们这一代兄弟就活下来三个,我就活了那么一个,我家那孽障年轻那会怎么都学不了,觉得读书没用!”
    “可是现在呢?财产可以冲走,可以被抢走,可学到的知识却谁也无法抢走。这天下无论是谁做皇帝,终究还要读书人来治理天下。话说得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看,如果我不是念了几年书,这个村的村长还轮得上我吗?”
    窗外的顾青云暗自叫好!觉得自家的大爷爷还是看得很明白的,刚开始他还以为他是一个读书读迂腐了的老头呢。
    没想到人家是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肚里有货。
    第7章 说服
    顾伯山作为村长,虽然他表面上没有徇私,可暗地里还是可以照顾一下自家人的。而且,就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别人也不会轻易欺负顾家人。
    要知道,姓顾的虽然只有五房四十多人在林溪村,相对于苗家和李家的七八十人显得人少,但村长可是顾家的呀。
    现在苗、李、顾三家鼎立,中间还有几户零散姓氏的人家,大家都比较平和,村子对外也很团结。
    论起关系,当然是顾季山和顾伯山血缘最近了,可顾大河和顾二河都没能读成书,顾伯山只活下了一个成年的儿子,也就是顾申河,他年纪和顾大河差不多,也是个读书不成的,只能认识几个字。
    顾申河娶妻陶氏,生了两个男孩,就是顾青明和顾青亮,因此陶氏在家里地位很高。
    “所以说,我们顾家以后要想活得好就要靠孙子这一代,我现在在家就使劲地摁住小明学习,起码要让他考上童生,最不济以后接替我的位置也行。至于小的那个,现在还没能看出个好歹来,不过他那么爱吃东西,估计也不能指望了。”顾伯山一想起自己的孙子就忍不住叹气。
    说到孙子,顾季山也一脸的愁绪,道:“哥,我家更惨,千亩良田一根苗,现在就只有栓子立住了,现在老二媳妇也不争气,还是生了个女娃。”当初大娃子和二娃子都没能留下来,只有栓子一出生就身子弱,怕他活不了,就取名“栓子”,想把他的命栓住了。
    “女娃倒是生一个活一个,可都不是咱们家的人。”
    旁听的顾二河也默默叹气,想到了正在坐月子的媳妇。
    千盼万盼,还是生了个闺女!
    “大伯,爹,我插一句。”见两个老人都在叹气,估计又想起了他们早逝的兄弟顾仲山了,顾大河忍不住了,忙插嘴道。
    两人点头后,顾大河干咳一声,开口道:“爹,照大伯这么一说,我觉得让栓子去读书也挺好的,大伯可以教他,书本大伯那里有可以先借着学,唯一要花钱的就是笔墨纸砚。”
    他顿了顿,见两人没什么反对的意见,就道:“毛笔我们可以自己做,外面野地上有种草可以做毛笔,虽然差了点,很容易坏,可是不用花钱。墨水可以用清水或黄泥水替换,直接写在石板或木板上,这样笔墨纸砚都省了。等栓子字写得再好点,才买些便宜的纸给他练字。”
    这是顾青云和他爹一起商量出来的。当然,他们说的是理想状态下的假想。
    见两人神情带着赞同,顾大河更有信心了:“这样一来,只要栓子有天分又勤奋,靠大伯的教导考上童生后,以后也可以在县里或镇上抄书为生,这样也能挣几个钱。反正,我和栓子他娘肯定会努力挣钱的。”
    说完后他就看着顾二河,满心的歉意:“以后等二弟的儿子出生了,咱们也一样供!”
    顾二河摸摸脑袋,憨笑道:“我没意见,都听爹的。”
    顾伯山欣慰地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觉得这就是父慈子孝了。
    见顾季山有所意动,顾大河忙把之前小陈氏劝说他的那些话加加减减地说出来。
    顾季山一听到要让自己的乖孙子去服徭役,果然一脸的不舍和担忧。
    几人又讨论了下,顾青云见话题已经说到今年的收成上了,忙轻手轻脚地跑回房。
    “刚才去哪了?外面天那么黑,仔细跌倒。”老陈氏见顾青云蹬蹬蹬地从外边跑进来就忙问了一句。
    自从二儿媳李氏又生了个女儿后,顾青云在她的心目中地位又重了许多,更别提平日里顾青云使劲刷的好感度了。
    “上茅房去了。”顾青云伸出自己湿漉漉的小手,嘿嘿一笑。
    “你又忘记擦手了。”大丫轻点了下他的额头,从凳子上站起来,掏出自己的手帕帮他把手擦干。
    这晚,顾季山到底没当场决定是否让顾青云读书。毕竟一旦下定了决心,说明家里未来几年内日子都要过得紧巴巴的,钱都要花在顾青云身上。
    这很是无奈,在农家,读书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需要一想再想,再三考虑。
    晚上顾大河说起这事的时候,小陈氏也担忧有变动,她看着儿子熟睡的脸蛋,轻声道:“爹肯定会跟娘商量的,这个家,娘也能做一半的主。”
    说着她忍不住抿嘴一笑,道:“幸亏弟妹生了个女娃,要不然我看娘同意的机会又少许多。”她暗自决定,过几天找个空就去庙里还愿,保佑菩萨让她心想事成。
    顾大河也点点头,想到两个月前的事就小声道:“你别忘记还有前两个月的事呢,这个事我们一定要烂在肚子里,一辈子都不说。”
    小陈氏一听,坚定地点头答应。
    说起这个,她更为高兴了,知道儿子读书的这件事已经是八九不离十。
    前两个月,他们花了全部的积蓄找了个游方的郎中扮演老道士忽悠了老陈氏一番。
    老陈氏为人是精明,可她也有老年妇女的通病,那就是特别迷信。
    所以小陈氏才想到了这么一个法子,让那扮演的道士把自家的事说个七七八八,赢取老陈氏的信任后就说因为喝了她这么一碗凉开水,要送她一句话。
    反正最后忽悠一通,就说顾家有文气汇聚,祖宗的坟地里冒着青烟,状若一顶官帽,说明以后顾家一定有人能当官,对她非常孝顺,让老陈氏不用担心后半辈子的生活了。
    当时把老陈氏忽悠得晕头转向,笑得合不拢嘴。
    事后老陈氏还在村里打探一番,发现还有一家人遇到了老道士,那家人也说老道士说得很准。
    之后,老陈氏就开始若有所思了。
    现在,顾伯山这么一上门,自家儿子又有天分,事情肯定能成。
    当晚,顾大河一家子睡着很香。
    果然不出所料,三天后,顾青云就开始正式开蒙了,和他一起的还有顾青亮。
    本来顾伯山觉得自家小孙子太小了,准备等他再大一岁再说,没想到顾青云现在都入学了,那比他大一岁的小孙子就更要在一起了。
    此时,三小在书房里正襟危坐,顾伯山先教两小的背三字经,顾青明就自己先复习。
    老师只有一个,只能轮流教学。
    新书是《三字经》,是顾伯山连续抄了好几天才抄出来的新书,用麻线装订起来,整整齐齐的一本,也很像样。
    在书店,《三字经》的雕刻版售价是800文钱一本,手抄本的便宜一点,要600文钱。所以才说读书的花费多,区区一本最基础的蒙学书本就这么贵,而且如果上面还有某某人读书的批注,那就更贵了,主要看写批注的那个人的名气和身份。
    刚拿到书时,顾伯山告诉他们价格的时候,三小的眼睛都睁大了。
    “爷爷,那你帮我把这本书卖了,把600文钱给我。”顾青亮眼珠子一转,马上叫道。
    最后换回来的是小屁股被打了几巴掌。
    后来顾青云才知道,不是谁抄的书都能卖出去的,你起码要抄着很工整,字体要大小一致,一张纸一个字都不能错。
    这样的要求就导致每个抄书的人都抄得小心翼翼,一本一千字的书都要抄七八天到半个月,除去笔墨纸砚的成本,利润就少很多,只在100200文之间。
    像顾伯山的手抄本,因为时间赶得紧,加上要节约成本,里面有错字涂改的痕迹,有被墨水污染的地方,字体也不大一致,有些还有点潦草,这样的书书店根本就不收。
    顾青云估计二堂哥是撞在枪口上了,哈哈。
    总之,和顾青亮一起上课,笑料百出,小家伙根本就坐不住,时不时要停下来喝口水吃点零食,圆嘟嘟的身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的,加上有他奶奶和娘亲的宠爱,他根本就不怕他爷爷,这就更导致了顾伯山的愤怒。
    才上学几天呢,顾青亮每天的小屁股都是肿的。
    旁边看着的顾青云都替他觉得疼,有时候他也觉得大爷爷实在是太严厉了,动不动就体罚学生不太好吧?万一把人打坏了怎么办?顾青亮还小呢。
    回家跟顾大河这么一说,这才知道是顾家的传统。小时候顾大河几兄弟跟着他学认字的时候也被打过,而且比这还厉害呢,发展到最后,他们两兄弟就不肯再学,只好回来让顾季山教了。
    “现在你大爷爷年纪大了,人也慈爱许多,都很少动手了。”最后,顾大河感叹了一句,“儿子,不要怕,你大爷爷有分寸的。”
    顾青云听后,很是无语。这还是少的?难怪他爹这一代的三兄弟最后都厌学了呢。
    可是没办法,顾伯山又没学过现代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估计以前他上学也经常挨老师打,所以就依样画葫芦了。
    还没过半个月,顾青亮就惨遭退学了。主要是他还坐不定,而且和顾青云相比,对比太强烈了。
    第8章 读书
    对比顾青云读书的刻苦努力,顾青亮毕竟还是一个真小孩,他又不是传说中的天才,学东西肯定比不上顾青云快的。
    而顾青云呢?他不会为了照顾顾青亮的情绪故意放慢自己的速度,因为这个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他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无论是伪装起来的天赋还是勤奋的态度,实在是,他太需要这个机会了!
    他不想让家人后悔。
    所以顾青亮就悲剧了。
    顾伯山见状,生怕顾青亮以后厌学,就决定先让他玩一年,等懂事点再开始教,主要是和顾青云错开时间。
    于是,顾青云就享受到了几乎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每天辰时(大概七点钟)起床,学习到午时(十二点左右),下午就自由活动了,因为顾伯山还有村务要处理,或者还要出外走访一下朋友,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他身上。
    此外,还有顾青明也要教呢。
    剩下的时间就靠顾青云自己把握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没有像顾青明一样有空就出去玩。他事先做一个长期的计划表,再做一个短期的计划表,比如前一天都会做出一个计划表,第二天就根据安排表来学习,这样就显得有条不紊,可以时刻督促自己努力。
    他现在年纪还小,手骨还未长成,就暂时不练字,都是以背书为主。
    在问过顾伯山后,他才知道在古代,要考科举,其实要背诵很多本书的。
    如果是那些以读书传家的世家大族,读书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有一套程序在里面。
    四岁或五岁开始发蒙认字,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蒙学书籍。
    认了字后,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每天都是先复习旧的知识,能背诵串讲才算是过关,旧书温完,才开始学新书。
    学完这三本后,开始学《论语》和《孟子》,这是内容不断加深。
    他们一般七八岁就要学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
    先读孝、学、庸,后读论、孟,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接着是五经关,分别为《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这是更深更难的内容,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以上就是常人所说的四书五经。
    等把这些都读得差不多,人差不多就十五六岁,可以下场去试试考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