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节
    陆盈点了点头,忽然笑了一声:“你絮絮叨叨的,怎么跟我娘似的……”
    桃华心想我上辈子的年纪放到这里来,只怕比你娘年纪还要大点呢。嘴上却道:“又胡说八道,人家还不是关心你,不知好歹……”
    两人说说笑笑,仿佛又回到了在无锡时的时光,可是心里都明白,以后,这样的相聚恐怕不会再有了。
    桃华去看过陆盈之后,没几天就到了三月三。
    今年的选秀,正是从三月三开始,据说待选秀女入宫点名之后,就全迁入了曲江池畔的行宫里,说是举行什么踏青宴,由太后和皇后带领,欣赏一下行宫风光。
    曲江本就是上巳节贵女们游春的好去处,行宫更是建在风光最好之处,虽然一般人不能得进,却也并不影响他们想像行宫内的美景春光。
    蒋家一家也同样出门踏青。这不只是游玩,也有除灾辟邪的风俗在内,就连于氏也一起出门了。
    八水绕长安,这踏青游玩的地方数不胜数,只是最热闹无过曲江。虽然行宫占了最好的位置,但其余的地方也一样好。
    小于氏跟于氏和蒋丹华同乘一辆马车。蒋丹华很是高兴,掀着车帘一直往外看风景,小于氏却有些心神不宁。她今日出门,一则是为了侍奉于氏,更要紧是想替蒋梅华求子。
    上巳节最早是要真的下水沐浴的,认为既可祛除邪祟,又可治疗妇人不孕。当然这里头原本还有些祭祀的活动,不过传到而今,已经有相当的变化,主要变成了踏青游春的盛会,真下水的人已经没有了,但在这一天去庙里求子,据说是会特别灵验。
    于氏一直在闭目养神,这时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小于氏,缓缓道:“你也放宽些心,梅姐儿必然没事的。”
    小于氏低下头,轻声应了一声,却没有接话。她和于氏其实跟太后乃是同族,只不过太后是嫡枝,她们只是旁枝,但总是同一个祖宗,且未出五服。当初蒋梅华参选时,按规矩选的是五品以上的官家之女,蒋锡才是个正六品,原是不够资格的。是太后提出适龄秀女略少了些,将京城中的官员要求放宽到六品,蒋梅华才能得入。
    因着有这层关系,小于氏一直觉得蒋梅华在宫中十分安稳,能得太后和皇后照应,谁知这次被害小产,才让她产生了怀疑:其实在太后和皇后眼里,蒋梅华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要皇后不让,她就永远不要想生下孩子……
    于氏微微睁开眼睛看着儿媳,叹了口气:“我说让你放心,你放心就是了。我知道,你想着让梅儿——”她一眼看见蒋丹华在,只得把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叹道,“我早说过不要着急……”
    皇帝登基已有十年,皇后却始终不曾生下一儿半女,还不许别的妃嫔生,以至于皇帝年纪将近三十,还没有儿子。待蒋梅华入宫,小于氏就动起心来,想着让蒋梅华先生个儿子,到时候可以养在皇后膝下,既替皇后分了忧,蒋梅华又得了实惠。
    谁知皇后十年无子,仍然妒悍不减,竟然连蒋梅华肚里这个也容不下,结果现在闹得蒋梅华既伤了身子,又没了在皇后面前的体面。
    于氏这么一说,小于氏顿时觉得一股子委屈都翻了上来:“梅姐儿进宫两年,在皇后面前素来恭谨。再说这也是为娘娘分忧不是?皇上到如今都无子,这江山怎么办?难道不怕外人都说——”
    “住口!”于氏低喝了一声,连蒋丹华都吓了一跳,茫然回头看着她。
    于氏脸色铁青,顾不得有人在旁,沉声道:“说什么?外人说什么?你好大的胆子,真当你就是娘娘的亲戚了?别说咱们还是远房的,就算是娘娘的亲兄弟亲姊妹,也不敢说这话,那是皇后!”
    蒋梅华有孕的事,于氏是不赞同的。当初蒋梅华刚入宫,雄心勃勃想着借皇后的关系争宠,于氏就阻拦过,让她不要着急。然而等了两年之后,蒋梅华眼看着自己已经十八岁,而下一次大选很快就要到了,这才着急起来,将祖母的话抛在了脑后。
    此次蒋梅华小产,于氏不是不难受,毕竟蒋梅华是她极疼爱的孙女,也寄予厚望。可是她比小于氏更了解太后和皇后一些,知道除非是她们自己放弃让皇后生下嫡子的念头,否则不要想用朝中大臣们的议论和压力令皇后低头。蒋梅华此次的灾祸,冷血一点说,完全是她自己招来的。
    这些话,于氏也暗示过小于氏,谁知这个侄女不但没有明白,还怨恨起皇后和太后来了。凭蒋家,如何能与后族抗衡,一旦被他们发现蒋家人有怨,那结果如何不言而喻,到时候,她们与太后家这点远亲关系,那是根本不足挂齿的。
    小于氏红了眼圈,一肚子的话想冲出来,最后却只能硬吞了回去,低下头撕着手里的帕子。于氏狠狠瞪着她道:“我难道不心疼梅姐儿?可梅姐儿算什么,蒋家又算什么,轮得着你来抱怨皇后,你算个什么!被太后和皇后知道,全家人连带着梅姐儿都是个死!梅姐儿小产了一回,难道你还嫌不够!”
    这话说得太狠,小于氏不由自主打了个冷战,方才的那点怨气顿时化作了惧意,喃喃道:“不,不会吧……”
    于氏头疼地按了按自己眉心:“不会?凭什么不会?难不成太后娘娘怕你?”
    蒋丹华瞪大了眼睛听着,这时才道:“可是,可是姐姐是皇上的妃嫔,皇上难道就看着姐姐小产吗?”
    于氏转头瞪了她一眼:“住口!这些事,小孩子家不要插嘴!”
    蒋丹华受宠惯了,虽见于氏这样疾颜厉色,也并不怎么害怕,只小声道:“皇后娘娘不也要听皇上的吗?”
    于氏不知如何说才好。皇帝虽然是皇帝,可如今后族把持朝政,皇后和太后把持后宫,皇帝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到底谁听谁的,不是一目了然吗?不过这些话大家尽管能在私下里议论,却是不敢拿到明面上来说的,蒋丹华这样心无城府的,于氏哪里敢让她听这些?
    小于氏比女儿明白些,闻言不敢再说,低声道:“母亲不要动怒,儿媳知道了。”
    “不单是你要知道,等进宫去的时候,也得好好向梅姐儿讲讲这道理。让她安心养好了身子,以后——以后总有机会……”于氏最后一句话说得略有些底气不足,蒋梅华已经办错了一次,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这个机会了。
    小于氏低声应了一声,心里想着大女儿,微微红了眼圈。不敢让于氏看见,只得转头望向车窗外面,一时间马车里死一般寂静起来。
    曲江沿岸的草地上,已经支开了一片片的锦帏。开国数代,承平日久,奢侈之风便渐渐起来了,富贵人家都用锦绣绫罗围起一处空地,让女眷们在其中饮宴。这些锦缎在阳光下光华灿烂,比鲜花还要耀眼,形成了一道风景,常令刚入京城的人看得目瞪口呆。
    一下马车,曹氏和蒋燕华果然就看得发呆了,曹氏喃喃道:“这,这都是上好的绸缎啊……”江南多蚕桑,她又是擅刺绣的,自然看得出好坏。这些锦帏里有些料子,居然是珍贵的妆花缎或织金缎,是中等富贵人家都舍不得拿来做衣裳穿的!
    景氏倒是全不在意地瞥了一眼,笑道:“早听说京城里讲究在上巳节斗锦,果然是真的。”
    曹氏茫然道:“斗锦?”
    景氏笑道:“就是各家以珍贵的锦缎围成帷幕,锦缎越是贵重,就越彰显了帷幕中人的身份。”说白了,就是斗富。不过有些布料按规矩商人是不能穿用的,所以单是有钱也不行。
    曹氏忍不住道:“那这些锦缎不是就废了吗?”彩色织物下水之后便会褪色,一般最多洗两三次,看着就面目全非了,有些富贵人家,甚至不穿下过水的衣物。而这些锦帷都是在地上支起来的,难免染上泥污,必须下水清洗才能再做它用。然而平白地洗了一次,这样锦缎做的衣裳,那些富贵人家还会穿么?可若是赏给下人,这却又不是贱籍者能穿的。
    景氏掩口笑道:“既是斗锦,斗过自然就无用了。”
    曹氏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桃华游目四望,却摇了摇头:“浪费。”视线所及之处,全是一座座锦帷,就这一天,浪费的布料少说也在千匹。上巳节如此,平日可知,这偌大一座京城,如此多的官宦勋贵人家,也不知浪费了多少东西。
    景氏不在意地笑道:“习俗如此,大家都不能免俗罢了。”她在娘家时也是不穿下过水的衣裳的,倒是成婚之后节俭了好些,然而给蒋莲华做的衣裳仍旧是只穿一次的。
    景氏一边心不在焉地跟曹氏搭着话,一边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
    这一带最好的地方都已经被人占了,蒋家的官位,只能在外围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小于氏正要指挥仆役们铺设,景氏却笑道:“大嫂,这里没有树荫,只怕母亲受不了这阳光,不如再往那边找找?”
    小于氏并不想折腾,只想快想铺设下来,安顿好众人,她便可得暇去附近的娘娘庙替蒋梅华上香求子。但景氏抬出了于氏,她若是不同意,岂不显得她不如景氏孝顺?虽然暗中咬牙,却也只能道:“那你们再去找找,看附近可有更合适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四处寻找的小厮们都回来,说是前头再无合适的空地了。小于氏瞥了景氏一眼,一面指挥众人铺设,一面淡淡道:“可惜来晚了,倒浪费了弟妹一番孝心。”
    景氏并不以意,往前走了几步,忽然眼睛一亮,冲着后面驶来的两辆马车招了招手,唤道:“画眉姑娘!”
    那两辆马车都十分宽大华丽,车旁有个青年人带了小厮骑马跟随,车辕上除了车夫之外,还各坐了一个打扮体面的大丫鬟。景氏这一招呼,前面那辆马车上一个年约双十的丫鬟顿时望了过来,随即转头向车里说了一句,马车便向景氏这边驶了过来。景氏忙往前迎了两步,笑道:“夫人也来游春?”
    画眉从车辕上跳了下来,含笑道:“蒋太太也在?真是巧了。”说着,目光向其余的蒋家人扫了一眼。
    “是呀。”景氏笑眯眯地道,“我们出来得晚了些,正在找地方呢。”
    画眉看看那一座座的锦帏,不由得露出一丝为难之色:“没想到京城里游春踏行,出行得这般早……”他们来得比蒋家还晚,怕是更找不到好地方了。也是大姑娘心血来潮,原本夫人顾忌她身子不适不想来的,谁知到了今早,大姑娘忽然又提出要来,这一下猝不及防,下人们虽然紧着忙活,仍旧是来晚了,这下可要坐在哪里呢?
    “怎么,前头没有空地了?”车窗帘子掀起,露出一个中年妇人的脸来,“蒋太太,你也来游春?”
    这妇人有四十出头,虽然保养得仔细,但眉梢眼角仍露出了细细的皱纹,暴露了她的年纪。
    “正是呢。”景氏满面春风,“不想跟夫人在这里遇见。真没想到京城的人居然这般多,夫人若是没有合适的地方,不如——屈尊在这里挤一挤?”
    此刻蒋家众人都已经注意到了这几辆马车,小于氏轻轻哼了一声:“原来是在等人呢……”
    于氏抬起眼睛看了一眼侄女儿,淡淡道:“那是福州知府的夫人。你是长媳,去请一下,不要让你弟妹开口。”
    ☆、第49章 秘密
    作为长媳,小于氏心里很明白该如何行事,只是刚才看景氏不顺眼罢了。于氏这一发了话,她便连忙走上前去,笑吟吟地亲自邀请崔夫人。片刻之后,崔家两辆马车都停过来,车帘掀起,崔夫人当先走了下来,后头马车里则出来两个少女,连那马上少年也翻身下来,跟蒋家人彼此见礼。
    崔夫人年轻时应该也生得十分秀美,只是如今身体发福,下巴也成了双层的,虽然有些走形,看起来倒也雍荣。那骑马的青年人乃是她的长子崔敬,后面两个少女便是她两个女儿了。
    锦帷张起,女眷们都入内坐下,男子们则在外头说话。崔敬已然考中秀才,明年秋闱要下场应举人试。恰好崔家籍贯便在京城,故而此次送妹妹入京成婚,他便也要留在京城,准备明年的考试了。
    蒋家几个男丁,除了蒋楠华已然随父从商,蒋松华与蒋榆华都是读书的,跟崔敬相谈甚欢。蒋柏华虽然不懂这些,但对崔敬的马儿十分感兴趣,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瞧着,要不是蒋锡抱着他,大约已经要跑过去摸摸了。
    蒋锡一家在无锡是养不起马的,何况江南一带多水,船比马还常用,虽也有出租的马车,但那些马哪里比得上崔敬这匹健马——颜色是纯正的枣红色,皮毛光润,在阳光下泛着缎子般的光泽,不时甩甩头抖抖鬃毛,蒋柏华的眼珠子就跟着转。
    崔敬看得十分有趣。他尚未成亲——崔知府想让他中了举人之后再谈一门更好的亲事,因此并不着急——偶尔在好友家中看见他们的孩子,就觉得肉团团的怪有趣,不过碍着内外有别,并不好亲近,如今见了蒋柏华,难得有机会这样近距离地接触一个小肉团子,便觉得十分之好玩。
    “小公子可是想摸摸马?”再次看见蒋柏华向马儿伸手,又被三七拦下,崔敬便笑着问。
    蒋柏华还不知道小公子是在称呼他,但马却是听懂了的,马上用力点着大脑壳:“柏哥儿摸马,骑!”
    崔敬大笑:“这么小就想骑马,将来一定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向蒋柏华一伸手道,“你太小了,不能骑马,不过可以去摸一摸,好吗?”
    蒋柏华毫不认生地往他怀里扑,由着崔敬抱他去马的旁边,上下其手摸起来没够,一边咯咯地笑,一边还要回头冲锦帷里喊:“姐姐,马马,来摸马马!”
    锦帷里头,桃华正觉得有几分无聊。蒋家与崔家既不熟识,门第上又差着好些,虽有景氏在里头妙语连珠,也多是奉承之语,要么就是不着边际地讲些今天天气真好之类的话,在她听来实在是毫无营养。
    其实锦帏里一众女眷们关注最多的并不是崔夫人,而是崔大姑娘。这位可是未来的皇子妃呢。
    崔大姑娘崔秀婉已经十八岁,在这个时代算得上大龄女了,不过在桃华眼里还正是青春年少。她中等身材,因为已经发育开来,虽然穿着宽松的衫子也仍旧显得有胸有腰,配上秀美的鹅蛋脸儿,在一群十三四岁的女孩儿当中显得别有风情,惹得蒋家几个姑娘不时地偷偷瞧她。
    “蒋姑娘净瞧着我姐姐做什么?”女眷们正在说话,崔二姑娘忽然笑盈盈地问蒋杏华。她才十三岁,看身量将来大约也就跟她姐姐差不多,只是比姐姐生得更俏丽些。大约是福州阳光灼热的缘故,肤色略深一点,不过被身上白地绣蓝蝴蝶的长褙子一衬,倒显得格外活泼。
    蒋杏华猝不及防地被她一问,下意识地啊了一声,片刻后才有些手足无措地道:“我,我是瞧着崔姑娘这根步摇好看……”
    蒋丹华低下头去,在旁人看不到的角度向蒋杏华翻了个白眼。崔家姊妹头上身上的首饰不多,可哪一件都是镶宝嵌珠,极之华贵。相形之下,蒋家姐妹几个就要逊色许多,令蒋丹华颇有些后悔——今日不该戴曹氏送的那珊瑚珠钗,该将最好的首饰戴来才对。
    蒋家姐妹几个,今日戴的都是桃华过年时叫人打的镶红珊瑚珠的钗子,虽然衣衫各不相同,可有心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家子姊妹。蒋丹华本是不愿戴与蒋杏华类似的首饰,可按礼貌来说,长辈送的首饰都该亮一亮相,若不戴这个,就该戴景氏送的珍珠头面,那个她更不高兴,就只得退而取其次了。
    这珊瑚珠钗自然比不上崔家姊妹的首饰,但蒋杏华这样直勾勾地盯着人家的首饰,也实在是件失礼兼丢脸的事。连于氏都在谈话中不着痕迹地转过脸来,狠狠瞪了蒋杏华一眼。
    桃华不禁瞥了一眼这位崔二姑娘。崔家两位姑娘名字最末一个字都是婉字,崔二姑娘就叫崔幼婉。然而从她的脾气来看,可跟这个婉字搭不上边。蒋杏华或许有失礼之处,但也无非是多看了崔秀婉几眼罢了,崔幼婉这样当面捅破,也够无礼的。
    蒋杏华低下头,却并没有什么羞惭的意思。其实她刚才根本没有看崔秀婉的步摇,之所以多看了几眼,是因为她记得,这位未来的皇子妃,在嫁给四皇子——确切点说,再过几个月就是安郡王——之时风光无限,可是总共不过四年,她就在西北郁郁而终,一年之后,安王续娶崔幼婉,延续了皇室与崔家的秦晋之好。
    郡王娶妃是件大事,朝中百官均知,蒋杏华虽然深居简出,但也听刘之敬说过。当时他十分称赞安郡王,说安郡王续娶妻妹,是因为与崔家的婚姻是当年先帝所定,崔秀婉死后,崔家不得势,安郡王本可再娶更有权势的王妃,却仍选了崔氏女,足见其孝云云。
    当时蒋杏华懵懵懂懂,只知道听就是了,但现在见到崔家这两位姑娘,却顿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以至于不由自主地多看了两眼,却偏偏被崔幼婉发现了。
    崔秀婉倒是对蒋杏华的目光并不在意,确切点说,她从马车上下来就有点心不在焉,虽然也跟蒋家人寒喧,但往往是问一句答一句,答的时候,目光虽然在看着对话之人,却并无焦点,仿佛透过这人不知道在看哪里。
    这会儿听蒋杏华提到步摇,她仿佛惊了一下似的,立刻伸手摸了摸,然后才微微一笑:“多谢四姑娘夸奖。几位妹妹们的珊瑚钗也很是好看,这般大家戴起来,一看便知是一家子姐妹情深。”
    桃华正坐在崔秀婉对面,将她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清清楚楚看见,当蒋杏华提到步摇的时候,崔秀婉有一丝颇为明显的惊慌,不过迅速压了下去。且她之后不但轻轻摸了一下那支步摇,还顺手又往头发里插了一下,显然十分之珍爱,生怕脱落下来。
    桃华本来没注意崔氏姐妹都戴了什么首饰,现在却忍不住也把目光投向崔秀婉头上。她梳了个高髻,因此那枝步摇就格外的显眼。步摇本身只是银质,整体呈一枝探出的半开玉兰花,花瓣由白玉镶成,下头悬挂五挂彩色宝石珠串,稍稍一动,珠串便轻轻晃动,将日光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
    整体来说,这支步摇的贵重程度还比不上崔幼婉头上那支赤金回鸾钗,但样式十分特殊,桃华瞧了几眼,忽然觉得那玉兰花看起来颇像一个横倒的草书“秀”字。
    以字为首饰花式也是有的,不过多是寿字福字,不是老年人便是幼儿才佩戴,像这种呈秀字的步摇,桃华还真是头一次看见。
    难道这步摇有什么来历吗?桃华这念头在脑子里一转,随即被她丢开了。管它有什么来历,统统与她无关。八卦这种事,要是别人肯说,那听听就好,最好是不要自己去刨根问底地打听。
    不过说起来,这些谈话也实在有点无聊,不是说来踏青么,结果是坐在帷帐里头晒太阳?桃华正想着如何找个借口出去,就听见蒋柏华在外头欢快地喊他,顿时顺水推舟,跟小于氏打了声招呼,起身出了帏帐。
    蒋柏华正摸马摸得起劲,摸完了后背还要去摸马头。崔敬这匹马是找了军中之人特意训练过的,脾气温和,不但没有烦,还用鼻子来闻蒋柏华的小手,逗得蒋柏华直把手往后躲,咯咯咯笑得跟小母鸡一样,见桃华来了,立刻大声喊她一起来摸。
    桃华看他兴奋得小脸红通通的,而崔敬已经明显有些吃力,赶紧走过去把他接过来:“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赖着让人抱呢?”
    蒋柏华仍旧很兴奋,指着马道:“马马!柏哥儿摸它。”
    “摸了多久了?”桃华把他放下地,离马稍微远一点儿,向崔敬微笑致意,“舍弟年纪小,不知分寸,劳烦崔公子了。”
    崔敬是个读书人,虽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那种,但长时间举着这个小胖墩也觉得手酸。尤其蒋柏华还一直扭来扭去,就更加费力。这会儿桃华把孩子接过去,崔敬心里暗暗庆幸,若是再拖上一会儿,恐怕他就不得不主动把孩子放下了,那可有点儿丢人:“蒋三姑娘太客气了,令弟天真烂漫,十分可爱。”
    桃华看看蒋锡。按说蒋锡这时候该把孩子抱回去,可是他正跟蒋松华不知在说什么,说得眉飞色舞,完全没管这边。桃华只听见几句零碎的话,里头夹杂着酒蒸、姜制之类的词语,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转头见崔敬面带微笑,只好又笑了一下:“家父醉心于草药之学,一说起来就浑然忘我了,让崔公子见笑了。”
    崔敬笑道:“蒋三老爷是性情中人,三姑娘不必在意。”刚才相互见礼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这位蒋三姑娘,觉得在蒋家一众女孩儿中间,她生得最为出色。不过毕竟他是外男,不好多看别人家的女眷,因此也就只匆匆瞥了一眼而已。没想到这会儿,竟因为蒋柏华的缘故,得以多看几眼了。
    桃华摇头笑笑,低头对蒋柏华道:“崔家哥哥抱了你这么久,还让你摸他的马,你有没有谢谢崔家哥哥?”
    蒋柏华立刻抱起两个小胖拳头,似模似样地行礼:“谢谢崔哥哥。”想了想,索性扯下系在自己腰上的一个小荷包递给崔敬,“马马让我摸,我给它吃糖。”那是他拿来装糖和点心的小荷包,若是出门,桃华便允他在里头装上两块糖。
    崔敬大笑,竟真的收下了,当即就把糖从里面倒出来,送到马嘴边上。蒋柏华睁大眼睛,看着马用舌头一卷就将两块糖收起嘴里,虽然欢喜,脸上却也不由自主露出点心疼的表情,看得崔敬闷笑不已。
    桃华觉得这个崔敬倒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不过这年头讲究个男女七岁不同席,虽然今日是上巳节,女子出门踏青不算抛头露面,但长久这样单独跟崔敬说话也是不妥,于是向崔敬再次道谢,便拉起蒋柏华的小手道:“你摸过了马,要先去洗手才可以吃点心。走,跟姐姐洗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