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褚煦梁:“检查,开灯。”
    随着飞机进一步下高度,大雨和侧风并没有减弱,能见度大概低于300米。快要到100决断高度,江新年还在寻找目视参考,跑道就在正前方,但跑道灯和中线灯由于大雨夜间目视并不是很清楚。
    他还在想这样的降落确实有点考验技术,就听见机长位的褚煦梁下了口令:“复飞。”
    当机长做了复飞决定,就要立即执行复飞程序。褚煦梁加油门至复飞推力,抬机头到复飞姿态,然后喊话:“襟翼15。”
    江新年证实飞机状态稳定,收襟翼到15。
    后排的张盟不是很理解,他们好不容易在大雨中快要成功落地了,为什么又要重新拉起来。不准备落地的话一开始就不要尝试好了,这样再去天上盘旋等待,不知道又得耗多长时间。但他不敢抱怨,只小心翼翼地问:“机长,咱们这是要去备降么?”
    褚煦梁告诫他:“程序做完再聊天。”
    确实,这头江新年还在忙着向塔台汇报:“o37001,因为天气原因我们复飞了。”而他们检查单也还没做。
    张盟只好闭嘴,之后他们在大兴上空盘旋,复飞航路绕开了雷雨。褚煦梁刚才做复飞决定其实是很多因素的综合考量。
    当时能见度小于300米虽然条件差但也不是不能着陆,侧风大却也可以修正。但大的降水使得跑道湿滑,刹车效应最多只能算中等。而他们此趟航班是包机,运送的某一家电子公司的机械设备,航前褚煦梁特意留意了重量,可以算是满舱。那么在湿跑道低能见度的情况下满舱更容易出现滑出跑道的情况,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最终决定了复飞。
    盘旋二十分钟后,短时雷雨收了势。褚煦梁重新准备降落,他脱开自动驾驶自动油门,向塔台申请:“o37001,请求目视进近。”
    塔台管制许可:“037001,可以目视进近,跑道24。”
    褚煦梁操作着这架满载的737在小雨中的跑道降落,轻柔接地,在到达滑行速度之后在引导车的指引下滑向自己的机位。
    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等到这架飞机装卸好货物准备重新起飞时,天气已经转为晴好。雨后的空气带有一种洗刷过后的泥土香,甜甜涩涩萦绕在鼻端。
    作者有话说:
    (1)关于肩带的要求波音737的标准操作手册上总则里关于安全带和肩带的要求飞机推出前至爬升到一万英尺以及下降顶点到着陆关车过程中机组人员都应该在执勤岗位并系好安全带和肩带。一万英尺以上爬升及巡航阶段可以松开肩带。在总则里确实没有提到关于轻柔松开肩带的规定,但在起飞程序章节里有注意事项写到松开肩带要缓慢,以免锁扣带出或损坏跳开关。(张盟没有熟读程序,因此觉得是褚煦梁吹毛求疵)
    第13章
    回到成都已经是阳光明媚的早上,三人一起吃过早餐之后各自回了房间休息。
    江新年没有忘记昨天的晚饭之约,他特意调了一个闹钟,下午四点半就起了床。
    收拾好等了许久也不见来电话。他主动给张盟拨过去,对面嗓音嘟哝显然还没睡醒。江新年问他:“还去不去吃兔头了?”
    张盟睡眼惺忪听到吃一下子清醒了,答他:“要去要去!你等我起来换身衣服。”
    给张盟打过电话,江新年深吸一口气,又给褚煦梁拨过去。对面很快接了,江新年轻声问:“褚教,要一起去吃饭吗?”
    褚煦梁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玩得开心点。”
    对方没有给出任何理由,江新年是感到他们的关系有一些越界,但此时真的听到褚煦梁不来却没有松一口气的感觉。
    他和张盟在酒店楼下汇合,然后打车去了当地一家很出名的小吃店。小吃店就在双流,离机场不算远。不大的店面里刚到饭点就已经坐满了人,他们只好坐在街沿店家支起的简易桌子前。
    张盟大概家庭条件是不错,今天休息他们都穿着自己的衣服。张盟一身轻奢潮牌,一件t恤大概就要普通人大半个月的工资。他还戴了一对耳钉,银色的小圈下边吊着一个锥形的袖珍吊坠。
    总之打扮得时髦又前卫,和这家老店富有烟火气息的木板桌一次性筷子一点也不搭。
    他招呼江新年:“来来来,师兄,你喜欢吃麻辣还是糖醋味?别客气,今天我请客。”
    江新年哪能让人家刚上班的请客,忙拒绝:“别,既然你叫我一声师兄,待会儿就不要跟我抢着买单。”他说道:“我要辣的,好不容易回来一趟。”
    兔头很快上桌,六个麻辣四个糖醋。还有两碗炖得离骨的蹄花,配上雪白软烂的芸豆,喝上一口浑身都熨帖了。
    两个大男人坐在马路边的简易小桌子旁,姿势不雅地啃着兔头,张盟边啃边含混地说:“还好机长他老人家没来,不然可没这么痛快,要是能再来瓶冰啤就完美了。”
    江新年首先反驳:“褚教才多大啊,没事别瞎叫。”然后他又提醒张盟:“航前八小时禁酒,你这是执照还没揣热乎就想被吊销吗?”
    张盟弩弩嘴,“我知道,就是不能喝才抱怨嘛,不然我直接就让服务员端上桌了。”他戴着一次性手套边剔兔头上的肉边讲:“我觉得褚机长不太喜欢我。”
    江新年停下来抬头看他,问:“为什么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