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3章
    “先声明,我不能保证你们的安全,如果出了问题自己承担。”朱璇玑冷冷地说了一番话,然后踏上了去三楼的楼梯。
    万宁福利院整体建造不大,楼梯也非常的窄,最多容纳两人通行,苏不晚和林萱并肩走着,林萱的目光还是放在墙壁上的那些画上。
    三楼的窗户是黄色的,光线透进来给三楼笼罩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相比起一楼和二楼,三楼墙上的画更密集了,地上还散落了几根水彩笔,笔帽和笔杆是分开的。
    林萱弯腰捡起一根,“笔尖是湿的哎。”她尝试地往墙上画了一笔,鲜亮的蓝色从画笔中溢出,“应该是哪个小朋友忘记捡起来了。”
    她细心地把笔帽盖好放在窗台上,三楼的格局和下面一样,有六个房间,其中两个落了锁,从窗户上往里看是单人间。
    其他的房间里静悄悄的,几张床拼接到一起组成了一张大床,床上的被子叠成了豆腐块状,床前还摆了一个木制的大桌子,桌子上的漆已经斑驳,桌腿露出了白色的木头。
    朱璇玑:“里面没人?”
    苏不晚沉默了一会转动了房间的把手,门没锁,“吱嘎”的推门声在耳边放大,里面和外面看到的一样,一个孩子都没有。
    朱璇玑瞥眉:“孩子不在这里,会不会在一楼?”
    有人说:“是不是被门口的老太婆藏起来了?”
    “以任务世界的尿性很有可能。”
    “要不去一楼找找?”
    朱璇玑思索了会将人分成两队,一队去一楼,一对留下来在三楼找线索,三楼的重担意外的落在了卷卷头上,朱璇玑一脸凝重地拍拍她的肩膀:“我就欣赏你这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卷卷:“卧槽,姐们你有眼光啊!”
    人数减半,地方也宽敞起来,苏不晚悄悄地打开了其中一个房间里的衣柜,里面都是女孩的衣服,衣服看起来不大,像是10岁以下的女孩们穿的。
    林萱在她身旁看了会,然后走到房间的一个角落,角落里有衣服黑色和红色线条组成的画,画的也是人,不过这个人的头颅完全是由一团黑色的,乱七八糟的线条组成,人物的耳朵则是用红色的彩笔画得规规矩矩,衣服也沿用了红色勾勒形状,填色还是黑色的线条。
    诡异的红色耳朵让林萱往后退了两步,她的小腿撞到后面铁架组成的床,床和地板的摩擦发出了尖锐的声音。
    苏不晚猛然看向林萱,林萱正捂着自己的嘴巴,一双眼睛瞪得溜圆。
    一分钟后,林萱低声问:“这个声音和我没关系吧,我没有大声说话。”
    苏不晚静静地站在原地,然后安慰了一句:“应该没事。”
    她看向墙上的画,林萱解释道:“这实在不像是一个孩子画出来的,这画给我的感觉太过于黑暗和扭曲,特别是那双耳朵,红得滴血,看得出来画的主人对这双耳朵的复杂情绪。”
    耳朵,报刊上墙上长出的耳朵,林萱的这条线索对应上了报纸上的那张猎奇图片,苏不晚凑近了那幅画,一笔勾勒出的小耳朵好端端的长在那颗黑色脑袋上,充满童趣的画法,为什么只有耳朵不一样呢?
    “哒哒哒,哒哒哒。”
    房间外面响起奔跑的声音。
    苏不晚抿唇,是卷卷他们吗?三楼的几个人都分散开来找线索,她和林萱选了同一间。
    “哒哒哒,哒哒哒。”
    她和林萱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不可能,外面的绝对不是卷卷他们,一个成年人,如果要保持这样轻快的脚步声,那一定是站着跑的,窗户的高度大约一米多一点,也就是说成年人的身影一定会从窗户上闪过。
    “哒哒哒,哒哒哒。”
    第三遍了,脚步声有远到近,像是在房间外面来回地跑动。
    “孩子回来了?”林萱声线很低。
    苏不晚想起了什么,她看着窗外缓缓道:“刚刚我们是不是吵到他们了?”
    林萱打了个寒战,眼睛死死地盯着窗户,十分钟后,两人松了一口气,外面没传来奔跑声。
    “这里不太安全,我们先回去吧。”林萱说。
    苏不晚点头。
    就在两人往外走的时候,苏不晚在门框上看到了一只惨白的小手,她立即顿住了,那是一只小小的,没什么肉的手,下一秒它就缩了回去,好像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林萱:“你怎么不走了?”她拉了拉愣在原地的苏不晚。
    苏不晚回过神来,“你看见了吗?”
    林萱疑惑道:“看见什么了?”
    苏不晚没说话,她快步走出了门,她探头看向四周,外面和他们刚来时一样,下意识地,她转头看向窗台,窗台上那支水彩笔不翼而飞了。
    “笔,不见了!”林萱顺着她的目光看到了空空的窗台,脸上一片震惊:“这么会这样!”
    似乎是听到了林萱的声音,其他的住户也从房间里出来,卷卷蹦蹦跳跳地跑到苏不晚旁边贴在她耳边说:“没找到车票哦,你们找到了吗?”
    苏不晚笑了笑:“没有,但是我们找到了调皮的小朋友。”
    卷卷狐疑道:“小朋友?在哪里?”
    苏不晚:“在和我们玩躲猫猫呢吧。”
    卷卷云里雾里地去问了林萱,林萱把刚刚的事小声地告诉了她,卷卷听完后看向苏不晚的目光越加变态,“她不害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