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节
    江陵很快便倒了,萧衍一到自己的大本营,立刻召集部下,给萧君泽介绍了自己的心腹。
    包括张弘策、吕僧珍、王茂、柳庆远、吉士瞻等人。
    当知道这位少年便是临海王萧昭泽之后,萧衍的心腹们陷入了一片茫然之中。
    不是,老大,这和你说得不对啊,我们不是准备跟着您造反么,怎么一下子变成一个不知道真假的小孩子啊?他毛长齐了吗?
    萧君泽居于上位,自然看出了诸人的迷惑,不由向萧衍微笑了一下。
    萧衍迅速道:“你们不可无礼,临海王殿下虽然年幼,却早是本官效忠之人,不只如此,崔慧景、王敬则、陈显达将军,都已经效忠临海王,只等大旗一举,便会依附,与我等一同攻打建康城。”
    这个雷太大,一时间,众属下神情恍惚,看着萧君泽的神情,如同看着一个妖怪。
    脾气最急的吕僧珍更是直呼:“这怎么可能?”
    萧衍怒道:“殿下面前,岂能如此无礼!来人,把他拖下去,军法从事!”
    萧君泽笑道:“不必了,叔达,他们都是你的臣子,不必向我效忠。”
    萧衍正色道:“等殿下入朝登基,拨乱反正,这率土之滨,皆是王臣。”
    “那也等入主宫城再谈,也不迟,”萧君泽随意道,“天下,是世家的天下,君王,不过是世家的共主,没什么可稀奇的。”
    ……
    有萧君泽的加入,萧衍很快便树起大旗,他有甲士一万多人,战马一千余多匹,大小船只三千。他将萧君泽介绍给了自家部下,并且向天下人发布檄文,将立齐武帝之孙、郁林王之弟,临海王萧昭泽为帝。
    萧宝卷知道这消息,大怒,让离得最近的崔慧景讨伐叛逆。
    大军顺长江而下,直达数百里外的郢州,而郢州之主崔慧景严阵以待,临海王失踪那么久了,我怎么知道你身边是不是临海王,你要过来,别怪我不客气!
    但当大军到达郢州城(武汉)后,崔慧景不但命令诸军不得出手,还主动带着亲卫前去迎接,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看到萧君泽的一瞬间,顿时热泪盈眶,大喊一声殿下,猛虎跪地,泪如雨下:“殿下,真的是您啊,老臣有生之年,居然还能再见武帝血脉……老臣愧对武帝、愧对高祖啊——”
    萧君泽心里直翻白眼,却不得不亲自上前,扶起这位“忠心老臣”,好好一番宽慰。
    萧衍在一边感慨学不来学不来,他自视甚高,实在没办法如此圆滑。
    崔慧景痛哭之后,自然一番效忠之言,还将自己的亲卫留下送给殿下,同时,回到自己军中,召集手下军主。
    他对军主道:“我受高祖、武帝厚恩,只是明帝势大,才不得不委身为其下,临海王殿下光复帝位而潜伏于朝廷,如今,那伪帝昏庸狂妄,让朝廷纲纪败坏,我匡扶家国危难,拔乱反正的日子就选在今天了,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建立拥护皇帝的功业,安定江山社稷么?”
    得,这位临海王殿下已经得到崔、萧两位刺史的拥护,他们难道还能说不么?
    于是,在郢州,崔慧景与其部下一个原地转身,跑到萧君泽麾下,还顺便送了萧君泽一件礼物。
    一个十三岁、瑟瑟发抖的少年,正是萧宝卷的弟弟萧宝夤。
    少年模样俊秀,衣衫凌乱,眼眶通红,但眼神有着一种倔强,梗着脖子,不愿意低头。
    萧君泽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一孩子,我也不会为难你,这样,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你呢,下船逃跑,我不会追你,你可以去建康找你兄长,要么你留下来,我这也不少你一口饭吃。”
    萧宝夤眼神戒备没有说话,仿佛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哪个是正确答案,又或者都是死亡的答案。
    但萧君泽却没有理他,因为他们的大军又沿长江开拔,下一个,是著名造反基地江州,镇守在浔阳大将军陈显达已经收到朝廷的让他阻挡叛军的要求。
    陈显达让水军早早地等到江口,披甲迎接了萧君泽——他早就被萧宝 卷猜忌,担惊受怕许久,如今临海王过来,他这个年纪,也终于能安心了。
    于是在大军过来之时,果断改旗易帜,只乘小舟,亲自前去觐见临海王。
    至此,大军顺长江而下,离南京只有八百里。
    从萧衍自江陵举事,他们以一万甲士起家,不到半月,居然已经有甲士十万,军马万余,沿途所至之处,郡县无不望风而降——这也是南朝内乱的基操,上位者们一般也不会与这些墙头草们为难。
    萧宝卷和南朝上下都没有想到居然会是这个情况,一时间,南朝上下有点关系的朝臣们,都悄悄与萧衍、陈显达、崔慧景等人暗通曲款,试图顺滑地转到下一个朝廷去。
    不只是朝廷的人如此行事,很多人也已经品味出来,这临海王实在是厉害,能不声不响收服朝廷最有名的三位大将,且还不知有多少人为他潜伏在朝中,此时不去投奔,那可就赶不上发达了!
    于是,上庸太守韦睿亲自率领郡兵两千,星夜兼程,加入了萧君泽大部队,华山太守、梁州、南秦州等刺史也都闻到不对的味道,纷纷带兵前去投奔。
    理由都是现成的,临海啊,高祖的曾孙、武帝的亲孙,王国正统,能收服诸将,怎么看都比那个随机点名来杀的萧宝卷靠谱!
    萧宝卷顿时慌了,急令左兴盛带兵前去平叛。
    但这次,坚固的长江天险,遇到了北魏绝密的武器,配重投石机,几乎没上几炮,守军无心抵抗,纷纷出城投降——萧君泽这才发现,他那祖爷爷和爷爷十多年的治理,对南朝百姓来说,似乎已经是十二分怀念的日子了。
    他们早已不堪忍受萧宝卷带来的精神内耗,就等着天降正义呢。
    更重要的是,各地宗室诸王,都支持了萧昭泽——萧鸾和萧宝卷杀起宗室太狠了,他们也需要安全保障。
    萧宝卷这才发现事情大条了,急忙大赦天下,还释放囚徒组成大军,想要抵挡。
    但这时,东边又有消息传来,大将军王敬则率领一万甲兵渡过了钱塘江,打出了支应临海王的大旗帜,驻守松江的张环本来是当年明帝萧鸾防备王敬则的主将,但在这时关键当口,他表示自己知天命顺天意,愿意弃暗投明,直接入了王将军麾下。
    而百姓们知道是拥护武帝高祖的亲孙后,受不了萧宝卷的他们也纷纷拿着竹竿锄头前来投奔,追随的人很快就达到了十万人之多。
    如此,建康城瞬间陷入了四面八方包围之中。
    而此时,离萧君泽起兵,还不到一个月……
    局势变动之快,累死了北朝数百匹健马,北朝为之大哗。
    元宏怒不可遏:“这萧昭泽是从哪冒出来的,朕才刚刚调兵,他怎么就已经要打入建康城了?”
    那分明是他要进入的地方!
    第130章 盛大登场
    萧君泽的大军一路前行,一直到了建康城外的新林,在秦淮河岸驻扎,准备攻城。
    这时,萧宝卷终于有了一位将领带兵马前来救驾——宁朔将军、青、冀二州刺史王珍国,由他带着最后的补充满员的禁军,一共十万兵马,在秦淮河对岸严阵以待。
    萧君泽手边三位大将,萧衍、陈显达、崔慧景们并不是太和谐,萧君泽大大方方地表示:“本王并不懂得治军,三位爱卿可各领一门,谁先攻破都城,便居首功。”
    此话一出,萧、陈、崔三人皆尽侧目,纷纷欲言又止,但在萧君泽似笑非笑表情里,把一肚子想要说的话都吞了下去。
    他们三个都是在萧君泽手里吃过大亏的人,两个被他俘虏过,一个被他压得抬不起头,这样的战绩,放在南北两朝,都相当炸裂,你说你不懂军事,那不是睁着眼说瞎话么?
    不过主上都这么说了,三位大将军也不客气,各自挑选了一个喜欢的城门,便开始攻城。
    这三方兵马中,萧衍有四万人,崔慧景有六万,陈显达三万,而东边还有老将军王敬则正在紧赶慢赶而来。
    敌方首领王珍国一时麻爪了,看各方大军压来,直接缩入城中,倚城而守。
    开始两天,朝廷还有些士气,可当过了十余日,王敬则的大军的前锋也终于到来,这下,四方城门一人一座,正好。
    这场面实在过于惊人,众臣觉得从汉末以来,还真没有四方皆反的情形,说比肩商纣秦二真的是一点不差。
    但这又怪谁呢?如果说萧瑶光、裴叔业这些人是有反心,被灭还说的过去,那徐孝嗣、刘喧这些先朝老臣死的就太随意了,让人害怕,更可怕是的连萧懿这种平定叛乱的忠臣也被赐了毒酒……
    这样的皇帝,又有谁敢再继续效忠呢?
    谁不担心某天被他的近臣们冲入官邸,像死狗一样砍掉脑袋呢?
    朝中已经如此人心惶惶,萧宝卷瞬间陷入焦虑之中,他一焦虑,城中百官平民们也开始陷入更大的精神内耗,有人便说了,如今朝廷成为这个样子,都是因为他身边的一群小人们,就是因为这些近臣迷惑了皇帝,所以才会是这种情况。
    这可捅了马蜂窝,萧宝卷的近侍们立刻开始用浑身解数,查找这些话是谁传出来的。
    天可怜见,这些话还有传么?但这些近侍们可不这么想,他们开始在城中找寻“勾结逆贼”之人,而且看谁都像勾结了逆贼,一时间,又有数百人被无辜下狱。
    城中人心更加飘摇了。
    守城的王珍国本来就压力很大,谁知道这时,萧宝卷身边近臣们不知是不是压力太大,想要一起毁灭,茹法珍梅虫儿等人再度反向助攻:“如今局势如此艰难,都是因为大臣们不一心为国,想要叛逃敌人所致,应该把他们都杀了才对。”
    这话一出,怕是真当朝臣们都是死人了。
    王珍国等人早就觉得不对,于是秘密让人拿着明镜出城找萧衍,表示我心如明镜,愿意投诚,萧衍将明镜交给了萧君泽,萧君泽表示同意后,萧衍则将明镜劈开一半,送还给王珍国,以示同心。
    得到接受后,王珍国便开始了自己的操作,他找到统领禁军的卫尉张稷,发出了一起投奔大义的邀请。
    而城中早就都想弃暗投明了,只是找不到门路罢了,张稷听到还有这种好事,欣然应允。
    造反这事,要的就是一个速度,他们一说定后,当天下午,由张稷打开宫门,王珍国带兵从云龙门中闯入宫殿,与张稷一起,在宫中找了正在看潘妃的歌舞的萧宝卷,一刀了断。
    然后,他们又与朝廷的尚书仆射王亮、中书舍人裴长穆等人一起,拿着萧宝卷的首级出城投降。
    至此,起兵不过一月时间的临海王,一路势如破竹,如有神助,正式入主建康城。
    ……
    随着大军走入鲜血还未擦干的宫门大道,青蚨有些恍惚。
    萧君泽倒是神情平淡,看着这宫门,似乎带上一些回忆。
    一般来说,造反成功后,先是用太后的名义,废除上一任皇帝的帝位,然后再拥立一位新君,再让新君退位。
    但问题就卡在这里,临海王萧昭泽是高祖之孙,属于是拨乱反正,再去见萧鸾的太后就不对了。
    于是,萧君泽大大方方地接受了萧衍的建议,连着太后和明帝萧鸾加萧宝卷一起废掉,萧鸾最坏,大杀宗室,废为庶人,逐出宗籍,萧鸾一脉的皇子都没有资格列入宗王。
    这一条并没有引来反对,因为萧鸾的孩子都很年幼,根本没来得及建立自己的班子。
    接下来,朝廷便开始举办登基大典。
    萧君泽没什么兴趣大办典章,但他的手下们强烈反对,于是便准备了十余日,选了个比较吉利的日子,准备登基。
    但是,从入主皇宫这一刻,他已经是实际上的正式皇帝了,可以名正言顺处理政务。
    一朝天子一朝臣,萧君泽这次的成功太过顺利,以至于大家都有一种不真实感,如王敬则、陈显达、崔慧景这些人,基本上都已老朽,崔慧景还勉强有点入朝的愿望,已经七十多的陈显达、八十多的王敬则却是都没有什么权力欲望了,会支持萧君泽,只是出于自保罢了。
    所以萧君泽便把他们的子侄的加官的加官,进爵的过爵,陈、王两位老将的军权也不必解,按萧君泽的说法,将来若是北朝南下,还要托付几位将军呢。
    萧衍则进阶尚书令,领了他的兄长当初的职位,他的属下,也皆有进封。
    朝中大事,萧君泽正式任命提拔的,只有一个官职,那就是统领禁军的卫尉,他交给跟在身边当了许久跟班的许琛来做。
    接到这个任命时,许琛怔了许久,然后跪地叩拜,久久不起。
    萧君泽在一边微笑道:“兜兜转转那么久,当年禁卫出身阿琛,终于还是爬上禁军的首领了,真是辛苦大家了,对不对啊,青蚨总管?”
    已经晋升内廷之主的青蚨皱眉,并没有显得有多高兴,他一脸郁郁:“我只想追随在陛下身边,并不求有高官厚禄……”
    “这不是暂时找不到心腹嘛,”萧君泽笑道,“当然要麻烦大总管了。”
    青蚨于是低头:“陛下,您说的对。”
    “别用这么卑微的语气啊,”萧君泽托着脸,调侃道,“我还是喜欢你训我时那桀骜不驯的样子,你恢复一下呗。”
    青蚨深吸了一口气,认真道:“陛下,您如今已经是一国之主,万万不能如当初那般随性而为……”
    “为什么不能呢?”萧君泽挑眉头,“青蚨啊,不能随性而为的话,我何必费这心思,争这天下呢?”
    青蚨感觉到了窒息,忍不住严肃道:“陛下,这不是我等先前那般小打小闹,您凡事还要三思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