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66章
    方渡燃道:“少了一个男性alpha,魏杨。”
    第316章 避风港
    方渡燃道:“少了一个男性alpha, 魏杨。”
    “魏杨?”郁月城对这个名字当然不陌生,现在这个人已经成为警方通缉的罪犯, 正在畏罪潜逃。
    “对。你见过他的。”方渡燃直接讲出来让郁闻礼也知道:“在你和大伯把我从山里带出来之后的一段时间,那会儿我在郁家,有天晚上,他和方正海一起过来想要带走我。”
    郁闻礼只是在实验室的案件进展上知道了这个名字,没有正面交锋过。
    他们找进山里那天,郁闻礼只是从现场来判断还有一个omega和另外一个人跑了,以及在他们寻找的途中, 那通由郁月城打给方渡燃电话里, 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存在。
    在当时一片血腥残忍的现场里,更加让他倾注关注力的是除了方正海和魏杨以外那名omega。
    他的评级超过a+,发热期的迹象十分明显。
    在郁闻礼的职业态度里, 这个发现要比魏杨这个人是谁还要重要得多。
    因为他几乎是断定,这个数量少见的评级a+的omega一定是场准备作用在基因碰撞的阴谋,是用来和方渡燃的异常身体产生后代用的。
    而这一切的过程,在后来的案件调查里,通过方正海那些只言片语, 被列为是方正海和魏杨一起谋划的。
    魏杨作为他的助手, 来对方渡燃进行武力压制,实施一些花力气的杂活,在方渡燃可能失控的时候进行补救, 施以暴行。
    但是在这个项目的研究进程上,魏杨这个人从未参与过每一步的实验行为。
    方正海的团队, 可以说非常专业, 里面的人知识储备过硬,技术高超, 都是生化大方面的尖端人才,并不是一些拉帮结派找来的民间半吊子。
    而魏杨就是里面的异类,作为一名干力气活的后勤助手,没有被划进实验室操作间里的那个人。
    “他的确是这个项目里参与了部分阶段性谋划的人。”郁月城知道得更为详细:“方正海承认在山里的那一次,他们共谋绑架你,想要让你服从命令,急于以你那会儿的身体状况去进行繁殖,你反抗得很厉害,所以他们对你使用了化学手段。这件事上,根据口供,由方正海负责携带并对你使用了所有跟生物化学有关的试剂、注射剂、违禁品。”
    方渡燃不解道:“那魏杨呢?”
    “他是从犯,行动上提供支持,在整个扭转omega性别的项目上投入过一笔钱,还参与了项目建立初期的引导,出谋划策,实验室的选址就是他来定的。”
    郁月城说:“可以说他是这个项目创立初期的奠基人之一。”
    “立项这么重要的事情,他连个半个老板都算不上吗?”方渡燃问。
    郁闻礼道:“这事我看了最后的判决书,的确不算。创立初期他能算奠基人,后来的内部分配就渐渐脱离他了,更是没有安排过跟他有关的任务。他这件案子里的全程参与度非常小,基本上只有绑架你和项目初期出现过他的名字。他的职位在方正海身边是个助手,项目创立正常运行之后,他就已经成为方正海团队的编外成员,在实验室的所有进程里消失了。”
    “可是他跟方正海的关系很不一般。”方渡燃想不通,他一直以为这两个人是狼狈为奸、密不可分的关系。
    毕竟他是可以跟方正海一起出现来抓他回去的。
    难道真的只是个类似于大哥手下的打手身份?
    那魏杨的确比方正海的武力值要高多了,起码是个alpha。
    “我也质疑过。他和我对峙的时候,很自信,还自诩认识我母亲。”
    郁月城思索道:“后来我问过妈妈一次,她说她不认识,年龄也不对,茵茵伯母就更不可能认识了。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他,不止是方正海的口供和物证,包括每一个被牵扯进去的人,他们的供词和事件梳理我都在跟进,那里面,魏杨都没有出现过。”
    “他就只跟方正海认识?”方渡燃问。
    真就是个创立初期一起办起来实验室,然后就撒手不管的原始投资人?
    “可以这么说。”
    郁月城的视线放在着屏幕上的几张成员照片上:“实验室里的成员,一共有三个人见过他,仅仅是见过,并没有产生交集,所有人都否认他参与过项目具体的操作。如果只是一个人,可以是遮掩,但是每个人都这样说,包括那些投资商和个体家庭,也没听过他的名字。”
    “那他为什么要跟着方正海干这个?”郁闻礼问:“为了钱?”
    “为了理想?”他又问。虽说这话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他们筹资的钱,是够他花一辈子了。但是砸在这个项目里,我看账目上也不剩多少。”
    郁月城说:“他们这些坦白的实验室成员,口径几乎一致,宣称自己是为了追求完美的数值,为了生物科学的精神。”
    讽刺的笑话说中了,郁闻礼叹口气:“从他们的学历和曾经从事过的科研项目来看,都是好苗子。后来的实际操作和研究上,能体现出来个个都不是平庸之辈。
    “假如真的不是为了犯罪和钱财,有可能这话是真的。有关基因科学和人体实验这块,本来就是非常敏感的领域,走错路的人不少。科学这条路,越是走在最前端,一念之差就越容易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