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靖明 第473节
    以前,都是先入御书房、再外放。而现在,徐阶是做过地方官、有了知县经历又历任南京户部郎中、北京吏部总司的徐阶。
    大家都把这个看作了皇帝对他的重视和培养——年龄很小,履历扎实,再于御前多聆教诲,等他再外放时就该是三品了。
    有了御书房首席参预国策的经历,徐阶未来已是国务可期。
    门房这边闲聊着,后面又陆续有人来。
    这样的景象,大家已经不陌生了。
    御驾回京后,没有什么大动作,皇帝开始花时间,多召见一些在京的四品以下官员,有时候仅仅只是闲聊一番、了解一二。
    这就是中下层京官们这三个月来每每期待的事。
    对此,杨慎长舒一口气:不用劝,陛下这是沉下心来,发掘和熟悉后面二十年的朝廷重臣了。
    中圆殿那边,朱厚熜的课接近了尾声。
    今天这堂课,能来听的都是大孩子。
    皇子之中,只有太子和越王。宗室勋戚之后,也只有三个好学一些、有天资又勤勉的一些。
    他们是:睿王朱载堚,肃王的庶幼孙朱弼楝,灵璧侯的孙子汤世隆。
    “今日所讲,便是华夏千百年来与北虏你来我往的根本原因所在。”朱厚熜看着这五人,对他们讲的东西更深一些,“今日课业,便是再将朕讲的内容理清。农耕与游牧这两种保证百姓生存繁衍的方式,怎么使南北两边变成这样的,理清了这些,你们就更明白物理人理是怎么一回事了。”
    给他们上课的是功业非凡的皇帝,他已经用越来越多的成就证明了他学问的非凡、有用。
    朱载堚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远不是夏氏能够触及的高度。
    他只是仍旧不太明白,皇帝似乎当真在着力培养他。
    许多内容,涉及到治理百姓的根本了。不仅他在这里听,越王也在听。
    疑惑存在于虚岁将十四的朱载堚脑中,但他知道这些课还不会停止,终有揭晓谜底的那一天。
    也许更深奥的内容,现在还不适合对他们讲而已。
    “太子随朕去御书房。”
    朱厚熜站了起来,太子仍旧是不一样的。
    皇帝对他,是更加言传身教的培养。
    即便不再监国,但是陛下回京后,太子仍能时常得到皇帝单独的教诲。
    虚岁十一的越王朱载垺倒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那是应该的。而他的母妃,更是一个知道怎么提醒他的沉稳女人。
    中圆殿到御书房并不远,第一个到御书房的就是徐阶。
    朱厚熜看着他,从最初对徐阶的一些成见,到这么多年徐阶为官处事的官声成绩,朱厚熜并不能一直保持着成见。
    也许是他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气,也许是徐阶的志向远大、现在官位还不高,总之他此刻并没有为家族之私利及后人做出什么过分的事。
    江汝璧将外放,去宣府做知府。
    久在御书房的他,十分清楚宣府对于整个宣宁边区甚至河套的支撑作用。
    而王慎中将去接任明报总编辑,御书房要换一批人了。高拱重回御书房,好奇地看着徐阶。
    朱厚熜也觉得有趣,先让这两人在御书房内交锋一二吧。
    “子升不必拘礼,这便开始履职吧。眼下朕召见朝臣,起居注等杂事自有肃卿来做。”
    “臣遵旨。”
    徐阶很谨慎,很恭顺。
    而后,是孙元先被喊了过来。
    “家事都办妥了?”朱厚熜很和蔼,语气中有些遗憾,“北征数月,竟没能见国丈最后一面。”
    对这个妹婿,孙元只能先跪谢皇恩,表达了感激。
    “此去陕西,你所负任重。”朱厚熜认真说道,“朕已下旨,黄河以南套虏旧地不允养马。非是朕要派苦差于你,你这重任,关系到黄淮水患千年大计,关系到大明基业。有你去,朕才好放心陕西上下都能听命。”
    河套回来了,陕西、山西的沙漠化治理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这其中,既要有治沙植树,又有继续推广旱地高产作物、让陕西山西也成为西北粮仓的长期工作。
    明明收回了许多土地,可以安心耕种了,但偏偏要在一些关键区域种树治沙保持水土,这是一个可能会引发诸多不理解的难事。
    孙元是皇后的亲哥,他担负着这个专门职责过去,更好解决一些问题。
    只要他愿意。
    朱厚熜把话说到这份上,孙元自然是连连保证,又说自己本没有大才干,并不贪图官位升迁,只盼不辱君命。
    “你让弟弟袭封爵位,朕知道国丈教导过你。”朱厚熜唏嘘道,“都是一家人,朕也说得简单点。把这件事做好了,将来史书上对孙家的记载,就绝不会只落墨于国戚身份。若能控制住黄淮水患,是功德无量之事。”
    “臣明白,臣自当鞠躬尽瘁。自古有言,黄河清,圣人出。如今圣君在位,臣穷尽此生,也要为这黄河水清稍尽绵薄之力。”
    徐阶在一旁近距离聆听皇帝的教诲。
    皇后的亲哥哥,就这么被皇帝派到艰苦的地方,甚至有点终生都要奔波于沙地黄土之间做完这件事的意思,这在前朝是很难想象的。
    这是他亲耳接触到的第一件大事——在朝野间也许是小事,但皇帝重视的神情不假。
    而后聂豹也来了,他做过华亭知县,做过广东市舶司提举,做过户部广东清吏司总司,如今要去做的事情又是着眼长久的。
    “河套既复,青甘边区既设,青甘边市是一件大事。”朱厚熜看着他,“朵甘、乌斯藏、吐鲁番,乃至于瓦剌残部,西边先从边市做起。廷推你去青甘边区专管边区民政,这边市也与军务、礼交大事有关。朕许你与西宁侯、毛督台同样的专奏和机变之权,盼你们三人先把青甘边事理清。”
    在唐顺之敏锐察觉衮必里克是从青海收缩回来之后,青海的局势如今并不是很乐观。
    衮必里克派在那边的部族,是从吐鲁番绕回去的。这么大的动静,吐鲁番、西藏那边其实知道得更早。
    如今,青海一带大明也很难以绝对的实力稳守。只不过河套和宣宁大捷的消息传过去之后,吐鲁番、西藏那边并不敢轻举妄动。
    对那个方向,大明君臣定下的方略就是大举兴办边市,先让西域诸族接受一种新的交往关系,同时也依靠商路让西北那边打下更好的基础。
    聂豹之后是林希元,这个做了数年《明报》总编的人物,他去的是河套。
    从企业之中再转任文官重臣,林希元是第一人。
    “茂贞,朕的诸多想法,你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应德也十分清楚。”朱厚熜笑着对他说,“河套能不能成为塞上江南,边区汉民和归附蒙民能不能活得和睦,阴山北面的部族能不能慕王化来投,朕相信你和应德能办好。”
    林希元这一去,也跟聂豹一样是正三品,自然期待异常地再做表态。
    而郑晓过来的事,也与河套有关。
    “总军备部与群牧监已经在河套勘察。”郑晓过来就是汇报了,“设多少苑监是小事,但养马雇多少汉民,雇多少蒙民,如今有些争议不决……”
    这个见面的时间就更久一些,徐阶知道是与将来彻底绝虏患的马政有关。
    如今马政实则已经主要通过群牧监这个企业在做,但是河套、宣宁有了大批投降归附的蒙民,朵颜三部与大明之间的关系也进入新阶段之后,就有了诸多变化。
    同样,青甘边市那边,还有一个重要目标是西域好马。
    外边的门房那里,金坷垃还在继续等。
    他倒是很有耐心。他只有个县爵的封赏,这里人人都是官。
    其他人都很有耐心地闲聊着,他虽然插不上嘴、也没人找他搭话,但无非就是今天一直呆在这等候传召而已。
    等到了快中午时,却只听得外面的声音,军务总参谋夏言及兵部尚书一同来了。
    门房内的人一时噤声,不知道是不是北征大军的军情。
    但不闻报捷声,而夏言两人直趋御书房,显然是另有大事,于是众人一时各有心思。
    御书房内,朱厚熜听他们过来,没有避着郑晓,让他们直接进来了。
    “何事?”
    “陛下,急递刚刚入京的奏报。通政使司送到了臣那边,臣未得传召,问了问才知陛下正召见诸臣,只怕还不曾御览这刚到的奏报。臣心里着急,便来请见了。”
    朱厚熜有点意外:“什么事能让你这么着急?”
    夏言把那奏疏递给了黄锦,嘴里已经在解释:“是翁总司从马六甲呈回来的奏报。一路顺风,这回只用了二十日便到了广州,随后一路入京。南澳伯提了个想法,臣觉得似有可为,按捺不住。”
    朱厚熜疑惑地翻开了奏疏,看着翁万达递回来的消息。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翁万达在奏疏里先详细介绍了他到马六甲之后的情形。
    看着看着,以朱厚熜如今的定力,他都不由得呆了呆,微张着嘴。
    阿方索这家伙,是放飞自我了吗?
    夏言跃跃欲试:“陛下,臣以为,可行啊!”
    朱厚熜哭笑不得:“可行吗?朕怎么不觉得?”
    夏言奇怪地回答:“按那胡安所说,葡萄牙国主不甘败绩,竟调遣了大小近百战船远航而来,国内极为空虚。而那什么旧印度总督已被押送回西洋,新印度总督又已被擒。若能施巧计,制服了舰队将官们,那大有招降整个舰队的可能啊。若再还征葡萄牙,大明在那西洋不就有了个桥头堡?”
    “阿方索这家伙敢于出海,骨子里当真是大胆。”朱厚熜连连摇头,“哪那么简单?就算能把舰队将领们都制服,招降了舰队兵卒,你以为杀回葡萄牙,就能轻易夺了国主之位?阿方索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血脉、人缘在那里坐稳位置。”
    这家伙仗着有大明撑腰,现在竟冒出这么大胆的想法。
    在欧洲,国与国的王室之间多复杂的姻亲关系?还有宗教方面教皇的承认问题。虽说教会力量已经在衰退阶段,但号召之下,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看准海贸利益,难保不会群起而攻。
    而海上、陆上的争战,难道阿方索还指望大明万里迢迢为他输血、站稳脚跟?
    他都离开欧洲多少年了。
    异想天开。
    “陛下,退而求其次,若招降了舰队,占了他们在那印度的果阿一带,这回那葡萄牙国主总该屈服了吧?”
    夏言任上有了宣威外滇、南洋之功,又有了青海、河套、宣宁的复土大功,现在对于开疆拓土极为热衷。
    于他而言,若是还能把飞地拓展到史书中天竺那里的海边,那将是何等可以夸耀之事?
    所以他现在当真很着急地希望得到皇帝的首肯,让他可以支持阿方索去做这件事。
    朱厚熜没说话,默默地思索着。
    马六甲是肯定会掌握在手里的,但印度那边有个支点,对如今的大明来说有没有必要?
    毫无疑问,阿方索重归大海之后,野心已经冒了出来。
    不是说他已经不再臣服于大明了,但飞地这种事,尤其是东西方海上贸易极为重要的中途据点这种事,代表的就是庞大的利益。
    数十年后,利益自然自成一体。
    现在要支持阿方索做这件事,那就需要赵俊他们帮着出力。
    能成功的话,短期内对大明自然是好处多多,但也会引发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