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0章
    他仰着头,抬起手遮住眼,大口喘着息,像是误入盐海的淡水鱼。
    偶尔耐不住抻开眸子的间隙,他会看见齐客的手没入自己的西装裤腰里,腕骨突出,小臂上的青筋在窗户漏进来的光里若隐若现。
    朦胧间他会想,齐客的呼吸似是和他一样粗重。
    那他是不是也……
    但脑中的所有画面又很快地被突如其来的空白打断。
    此后,破碎的嘤咛声便再也止不住。他眼尾被逼得拖出一道绯红,泛起了生理性的泪,浑身一颤,眼前就这么失了焦距。
    -
    日上三竿,沈问津悠悠转醒。他先是懵了一瞬,继而脑海里走马灯似的闪过了昨晚那恣意放纵的画面,又瞬间清明了。
    草。
    齐客表白了。
    他俩接吻了。
    还……
    昨晚穿着没来得及换下的外衣外裤就上了床,好在还有另一张床供他俩睡觉。只是一米三的床躺两成年人还是有些勉强,自己和齐客近乎紧紧相贴,他是被木质香裹着睡去的。
    但此刻,齐客并没有躺在他身边。
    ……亲完就翻脸不认人,逃了?
    他扭头就想给某人打电话,刚捞起手机,忽听门口传来“滴”的一声,接着某人开门走了进来。
    “早餐。”他拎着两袋子包装挺漂亮的东西,往桌子上一搁,说,“你醒了?”
    “你什么时候出的门,我怎么一点声音也没听见?”沈问津笑着问,“我还以为你想当逃兵。”
    齐客避重就轻地没回答前半句,慢条斯理地洗了手,才转过身说:“当逃兵是懦弱的行为。我懦弱了九年,眼下不能犯这种错。”
    他的半边身子被窗外照进来的阳光镀了金,脸上没什么表情,完全看不出昨晚那意动情迷的样子。
    沈问津眯了一下眼,下了床,瘫上椅子,挑着眉看他:“万一你以后又逃了,怎么办呢?”
    “不会有那一天。”齐客回答得斩钉截铁,须臾,又犹犹豫豫地补了一句,“除非……你想结束。”
    “那你估计逃不了了。”沈问津长叹一声,“你让我开窍的,我只能一辈子赖着你,像块狗皮膏药。”
    他睨了一眼男人,又问了声:“怕么?”
    齐客垂眸回看过去,沉声说:“求之不得。”
    激昂澎湃的情感在心里横冲直撞,又实在无法公之于众,沈问津恨不能去无人的山谷里喊几嗓子发泄发泄。
    他于是想了想,来了张自拍,接着打开微博,开始编辑文字。
    问津-:刚参加完朋友的婚礼,赶回去工作。
    照片里的青年面色红润,眉眼含笑,极富精气神。
    评论如浪潮般涌来——
    [几天不见,怎么又帅了]
    [快去工作!我今天就要看到新视频!不是商量,是通知!]
    [你朋友的婚礼,你怎么一脸幸福得跟你结婚似的]
    [后边坐着的那是齐哥么?]
    沈问津在心里回了一下第三条:你小子好眼力。而后戳着屏幕回了第四条。
    问津-:是他,我俩高中同学结婚,就一块儿来了。
    他又挑着回了些,忽见一条评论被顶到了最上边。
    [齐客:背着我偷拍?]
    沈问津的心跳漏了一秒,回头看去,便见原先在床沿坐着的齐客站起身,攥着手机朝自己走来。
    “背着我偷拍?”他又问了一遍。
    “没。”沈问津瘫在椅子上,仰头看他,“自拍,你刚好入镜。”
    他们一块儿看着评论区的回复越叠越高,沈问津眨了一下眼,道:“有人说我和你长得很像。”
    “是么?”齐客倚着桌子,垂眸瞅他。
    “我觉得不像……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接吻会交换菌群,从而让两个人趋于相近。”沈问津的语气颇有些挑衅的味道,“要试试么?”
    齐客眯着眼,眸光从沈问津的眉眼滑至唇边,须臾,喉结滚了滚,撑着椅子的扶手,一径躬身而下。
    俩人商量了不刻意公开,于是回公司后仍旧保持着原来的状态,只是在某些时刻自然而然地显出了几分亲昵的味道。
    譬如齐客过来视察工作的时候,会很顺手地往沈问津桌子上投喂点什么。
    譬如沈问津工作累了时,转换心情的活动会由原先的去茶水间待一会儿,变为去齐客办公室待一会儿。
    再譬如他们俩在公司某些无人的角落相遇时,会情不自禁地温存片刻。
    而日子过得太舒坦的时候,总会出点意外。
    每天上午,露丝露娜都过得挺清闲。这天正是露娜在前台值班,露丝准备好了下午要播的内容,有些无事可干,便打算晃去茶水间鼓捣一下公司新到的咖啡机。
    ……没想到这一去,正巧撞上了老板和津渡在接吻。
    说接吻其实也不太准确,究竟只是蜻蜓点水地碰了一下,但露丝还是被吓到了,手里的玻璃杯掉落在地,四分五裂。
    当她看着俩人僵了一瞬,转过头来时,恨不得自己从没出现在这里过。
    ……咋办,好像发现了不得了的秘密,现在辞职来得及吗?
    她脑子飞速运转,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是——装瞎。
    然后沈问津和齐客就看着小姑娘眼神空洞地把手举了起来,盲人摸瞎似的四处走,嘴里一迭声念叨着:“我什么也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