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横刀十六国 第410节
    梁军若是从河南地主攻,粮草绕行数千里,兵少了,未必能成功,兵力多了,大战旷日持久,府库吃不消。
    “自古用兵,以正合以奇胜,欲破关中,安能舍近求远?必破蒲坂!”常炜年纪大了,人也是最稳重的一个。
    李跃倒是也想从蒲坂进攻。
    不过这些地区被苻坚弄成了铜墙铁壁,守将邓羌连王猛都称赞不已。
    其他的潼关、武关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李跃以前觉得关中也就那样,如今真要对付关中,才知道关中的地缘优势有多大。
    历史上的沙苑之战,高欢已经拿下蒲坂、蒲津等重镇,一脚踏入关中,却被宇文泰以不满一万的兵力,大破高欢二十万大军,创造出杀敌一万俘虏七万的战绩。
    打断了东魏一统天下的进程,东魏从此对关中束手无策。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上国
    “自古两国相争,皆以力胜,以大梁之强,蒲坂就算铜墙铁壁,亦可破之,一伐不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氐秦焉有国力与我大梁对耗?”刘应沉声道。
    结硬寨,打呆仗。
    国力强盛的一方,不需要出奇制胜,只需稳扎稳打。
    这比从河套进兵强了不少,也是李跃听到最靠谱的建议。
    就是耗,耗到关中油尽灯枯,支持不住。
    “若是如此,大梁当有五年之存粮。”常炜脸色一黑,这么弄,压力最大的反而是他。
    李跃踱了几步,今日只是商议攻秦之策,并非真的要付诸实践,不管以后怎么打,首先要把国力养起来。
    “欲破蒲坂,首在邓羌,臣建议行离间之计,疏远苻坚与邓羌关系。”沉默了半天的崔宏道。
    “此策只怕难以成功,苻坚宽仁爱下,极得人心,邓羌骁勇多权略,安能离间他们?”李跃摇头。
    历史上的十六国时代,一生从无败绩的有两人,一个是慕容垂,越打越强,另一个则是邓羌,当年姚襄气势如虹的要挺进关中,被邓羌生生掐灭了。
    姚襄其实是这时代的名将试金石,凡是能打过他的,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苻洪、冉闵、桓温、邓羌、苻飞,包括李跃自己。
    李跃走到今日,不能只想着投机取巧了,有些硬仗必然无法避免。
    难道当年五国攻秦时不知道从河套绕行吗?
    难道历史上的高欢不知道迂回穿插么?
    当然不是,而是风险太大,粮草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还有萧关抵挡。
    萧关不仅仅只是一个关口,还有秦始皇修建的整套长城防御体系为依托。
    一句话,自己能想到的,敌人肯定能想到。
    所以从各方面看,刘应建议反而最为可取,就是拖和耗,耗尽关中国力,耗到氐秦自然崩溃。
    苻坚继位这几年,穷兵黩武,地盘打下不少,却并未完成国内整合。
    无法跟梁国相提并论。
    李跃心中颇为认同刘应的建议,“攻秦之前,国力为先,休养生息不可废,大梁国策不可动摇!今年拿下河套养马地,当大力发展畜牧,入秋之后,兵部拟定草原狩猎,总之今后几年,不惜一切代价,提升国力,为大战做准备。”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些事情,火候到了,国力起来了,自然水到渠成。
    “陛下英明!”众人拱手。
    刚准备散去,杨略在阁外道:“陛下,江东有紧急消息,桓温率兵入建康,废司马聃,立司马丕为帝。”
    慕容恪不敢迈出第一步,桓温却肆无忌惮的行废立之事,晋室权威遭到重击。
    不过说来司马家的皇帝也算悲哀,一直是权臣们的提线木偶。
    咸康八年(342年),晋成帝去世,本应是身为长子的司马丕登基,当时中书令庾冰掌权,惧怕失去权柄,遂以司马丕年幼为由,拥戴其叔父司马岳登基。
    司马岳登基才一两年,就一命呜呼,年仅二十三,其子司马聃继位。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司马家的人一旦登基,就都活不长,晋成帝司马衍也仅活到了二十二岁。
    往前推,其父晋明帝司马绍年仅二十七。
    第一代晋元帝司马睿虽然活到了四十七,但登基六年后就郁郁而终……
    跟司马懿、司马孚动辄七八十岁的寿数差距巨大。
    祖宗缺的德,都报应在子孙身上……
    “哼,桓温擅行废立之事,不上表我大梁,无礼之至!”李跃冷哼一声。
    桓温行废立之事没有问题,但连个招呼都不打,眼里还有没有大梁这个上国?
    有些事情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有些事必须抓着不放。
    “此事不失为一个好借口。”崔宏眼神一亮,很快跟上了李跃的想法。
    无论江东干什么,梁国都要跟上,让上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时间一长,江东那帮人也就适应了,上国的观念才会真正深入人心,梁国的正统性也就越来越强了。
    另一方面,可以借此事对桓温进行军事讹诈。
    江东新君继位,国中犹疑,人心不稳,桓温这个时候绝不敢反抗梁国的意志。
    “是时候给江东立下规矩了,从今往后,晋室登基继位,都需我大梁玉玺册封,方可为君!”李跃得寸进尺。
    “臣愿出使江东!”刘应拱手道。
    “那就辛苦你走一遭。”李跃点头道。
    “此乃臣分内之事。”刘应或许不是梁国最聪明之人,却是非常勤勉的一个,心思也都用在实事上。
    这类人也是李跃最看重的。
    一个国家需要惊才绝艳的天才,也需埋头苦干勤勤恳恳之人。
    而李跃作为皇帝,要合理分配利益。
    刘应刚出使江东,桓温的奏表就来了。
    不过只是例行公告,只说江东换了个皇帝,打了个招呼就仿佛没事了一般。
    李跃冷笑一声,江东还是要时常敲打敲打,不然真把大梁当病猫了。
    遂令东路袁真、邓遐出东关,顺濡须水而下,威慑濡须。
    西路许昌、洛阳的三万镇军南下,听徐成调遣,佯攻樊城。
    江东的命门一在濡须,一在襄阳,都在大梁兵锋之下。
    虽是威慑和佯攻,但如果桓温应对不及时,梁军也不会放弃拿下这两座要塞的机会。
    李跃亦在邺城召集十万黑云精锐,令崔瑾和马顾的水军集结枋头,准备走水道随时南下,再来一次饮马长江。
    一系列的安排,李跃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单从军事层面考虑,只要水军跟上发展,进攻江东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关中。
    不过这只是军事层面上的推论,真打起来,江东未必没有反击之力,狗急跳墙,兔子被逼急了也会咬人。
    桓温不是兔子,只是私心太重。
    东西二路的局部出兵,不影响梁国的休养生息。
    李跃安静的等待着。
    桓温一定会想通梁国要什么,即便他想走最后一步,没有李跃的点头,什么都办不成。
    这一次威慑,就是要给他一个下马威,给江东立个规矩,当下国要有下国的觉悟。
    对付江东的正统,就像砍树一样,一斧头一斧头下去,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
    第五百四十二章 册封
    “册封之事万万不可,一旦受其册封,江东沦为藩国矣,以后朝廷颜面何存?”建康朝堂上,正发生的一场激烈的辩论。
    他们对此看的极重。
    承认梁为上国,是受李跃饮马长江的威慑,加上北伐大败,国中一片惊恐,地方陷入动荡,不得不妥协求存。
    如今邺城一道诏令,一个使者,便想要册封江东,江东自然不愿意。
    册封之后,等于拿走了江东所剩不多的正统权。
    以后北方士族如何压制江东本土士族?
    要知道王谢荀殷一大半都是北方门阀,早年南下时,江东本土势力爆发一波又一波的叛乱,根本不鸟司马睿。
    先有江夏张昌、石冰起义,江汉一带百姓云集响应,攻占徐州,石冰则攻占扬州,被周玘与部将陈敏平定。
    接着陈敏在江东士族的拥戴下,意图割据江东,驱赶北方士族,暗中联络周玘,周玘不从,坚决站在江东朝廷一边,平了陈敏。
    与此同时,吴兴钱璯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立孙皓之子孙充为吴王,转攻建康,还是被周玘解决了。
    不过周玘对司马家如此忠心耿耿,也是用完即弃,江东士族忌惮阳羡周氏(今江苏宜兴)强大,各种排挤打压,周玘怒而准备起兵诛杀江东士族,然后拥戴司马睿,不过事泄而未起,周玘忧愤成疾,发背疽而死。
    临死前还对子周勰道:杀我者诸伧子,能复之,乃吾子也。
    后来周勰果然起兵造反,虽然失败,司马家也被搞怕了,不敢追究,还给周勰封了个临淮太守……
    “梁人欺吾等太甚,江东若是予取予夺,灭亡无日矣。”王坦之抖擞起来,一脸义愤填膺。
    “梁国虽强,我江东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大江天堑在,何惧之有!”
    朝堂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极其热烈。
    反而将刚刚发生的废立之事抛之脑后。
    桓温与郗超对望一眼,忽然发现梁国咄咄逼人并非坏事,至少能让各种势力同仇敌忾起来,团结在他周围。
    就像当初以北伐凝聚各方势力一样。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