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5章
    “所以她告诉狄在英,他是母妃的救赎,是母妃的心上人,只是造化如此,盼狄在英按照母妃所愿,好好活下去。”
    话至此处,沈元白抬眸看向娇娇。
    “这便是银珠所言当初内情,若说那次会面有什么特别的,我也只知道这些了。”
    娇娇闻言,心中隐约觉得,银珠这番话或许就是玉琉“觉醒”的蝴蝶效应之一,也是导致狄在英提前入宫的关键!
    银珠的话让狄在英终于确信,玉琉心中有他,他们真的是两情相悦。
    或许就是这个信念促使他扎根雍朝后,在得知雍帝给四皇子寻找启蒙先生时,便迫不及待上下打点毛遂自荐,只为给玉琉报仇。
    在孟姐姐梦里那条线,狄在英应该也是提前入宫了,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向小四出手,小四就已经被虞昭仪推入湖中溺死。
    而狄在英凭借过硬的学识,又继续在文英殿担任编撰,走上了原著里的路,直到和沈元白相遇。
    只是这一次,因为她穿书而来,这才有了上书房用“反弹符”制住狄在英一事。
    从此这世界的走向开始真正偏离原著,直到今日,所谓“剧情”早已面目全非!
    娇娇心中终于串联起了完整的线,她深吸一口气,继续朝后看去。
    很显然,玉琉的计划也是一直跟着形势随机应变的。
    她用身体养了勾魂牵神蛊,所以注定活不长久,当时雍帝对她很是痴迷,玉琉便隐晦地暗示和怂恿雍帝重新攻打北国。
    她想要在死前看到那两个畜牲不得好死,至于北国百姓会如何,她早就不顾了!
    但是雍帝虽痴迷于她,到底没忘了自己的帝王身份。
    他如今接受了和亲,对玉琉又喜欢得很,乔忠国已经领着大军退回武定了,且这时候北国也知道夹紧尾巴做人了。
    他不曾拿到北国的任何错处,而且如果短时间内出尔反尔,又让乔忠国攻向北国,他这个帝王就变得言而无信了。
    退回来再打回去,再次劳民伤财不说,将士心中只怕会更加不满,天下人也会以为他为了得到玉琉这个美人,将数十万大军当猴耍。
    这么一来,他更要备受诟病,就怕到时候,军中将士都要支持乔忠国反了!
    雍帝有诸多考量,北国定是要打的,但至少要过个几年,待风头过去。
    玉琉看出雍帝的心思,想到自己根本活不到那个时候,顿时心生急切,而就在这时候,她发现自己终于有孕!
    至此,一个更大的计划开始在玉琉心中酝酿,比一开始更加疯狂,甚至不惜波及整个天下!
    看到这里,娇娇抬眸看了沈元白一眼。
    玉琉在信中毫不避讳自己心中所想,她明明白白写着,沈元白出生就注定是她的棋子,就是她搅乱雍朝、覆灭北国的工具。
    沈元白对此早有觉悟,因此神色平静得很。
    娇娇再次垂眸,看到最后,竟是玉琉的一段自白:
    “白儿,母妃受此非人待遇,心中早已破烂难修,这天这命母妃都恨,母妃数次午夜梦回,更恨不得覆灭这世间一切。”
    “母妃今后所有计谋皆为你铺路,即便你不愿不想,母妃所留之人也会裹挟着你前进,逼你走上母妃安排的道路。”
    “白儿,母妃便是自私至此,挖空心肠但求夙愿得偿,其余诸人,便是你,亦要为母妃所用。”
    “六亲缘浅是福,修的是两不相欠。母妃生你却不曾养你,若一切能成,待你完成母妃遗愿,你我便两不相欠了。”
    “从今往后,无论你要坐拥江山还是纵情山水,皆由吾儿自选。”
    “若计不成......若计不成......母妃生前已尝遍诸苦,若计不成,不过死不瞑目罢了。”
    “白儿,你说天为何要给母妃安排这样的烂命?下一世,定不来了。”
    “若世有轮回,偏再次投生,只盼清清白白做一回父母的掌上明珠,得一痴心不悔的良人,再生一个——同白儿一样的孩子。”
    “呵——”
    “母妃身心早已破烂不堪,怎还会这般天真地妄想,这人世间还有善待母妃的时候呢?”
    “元白吾儿,母妃不会祝你安乐无忧,因为你此生注定坎坷、注定悲哀、注定为母妃所控。”
    “若祝,便祝你事事顺遂,全母妃所愿。”
    “或许母妃遗愿得偿后,吾儿终得解脱,从此长歌有和,独行有灯,纵马踏花向自由——”
    “母妃琉灵绝笔,此生勿念。”
    第489章 见证我的结局
    娇娇缓缓放下手中的信,满心怅然,像是放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至此,她才勉强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玉琉。
    不是一开始的背景板,也不是毫无缘由的丧心病狂,更不仅仅只是一个被父兄玷污的悲情角色。
    她如此的鲜活而矛盾,已然在既定的命运里挣扎出了全新的血肉,是寥寥几笔所无法描绘的真实人物。
    娇娇心中自有一杆秤。
    从她的角度,无论如何都不能认同玉琉的所作所为,尤其她清清楚楚知晓玉琉的复仇带来了多少悲剧,更亲眼目睹了那些因此被牵连乃至丧命的无辜生命。
    但未经他人之苦,亦不曾感同身受,故而娇娇如今也不会轻易开口,去评判玉琉的一生。
    看着眼前默然垂首的沈元白,娇娇心中难免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