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1章
    【他刚进入仕途的时候,不过是地方一个小小的参军,就因为受贿被人检举揭发,甚至把事情捅到了当时正好巡视陕西的陕西路都转运使耳中。
    最后因为仪表秀伟,谈吐不凡,成功在交谈中打动了对方,让对方认为他未来不是一般人才被放过了。】
    王安石:????
    受贿?!
    #您的好友【王安石】收回了【称赞卡】一张#
    【很讽刺的是,被人包庇过受贿罪行的蔡确,后来在王韶开拓熙河因为公费使用过多而被弹劾的时候,被王安石派出去重新审判这起案子,最后还了王韶一个清白,成功于第二年攻下了河、宕、岷、叠、洮五州,拓地两千里。】
    赵顼的眼神“唰”地一下就亮起来了。
    王韶他知道啊!就是那个两年前给他上了三篇《平戎策》,讲述自己将要如何解决西夏问题的官员啊!
    他原本还有点担心他一个文官,说这些话会不会有点纸上谈兵的风险——尽管看完他就对对方委以重任了,但是担心忧虑也是很合理的嘛——现在看来,稳了!
    这心一下子就安定下来了,甚至恨不得连夜给对方再发几封传书,好好安抚并且拉拢一下他那能够为他开疆拓土、洗刷耻辱的大宝贝。
    拓地两千里诶——!
    他因为后面这个消息,想要查明那位包庇蔡确受贿的陕西路都转运使的心都有点淡了——他对于宋朝官场一些潜规则的了解还是有的。
    受贿嘛……对于赵顼来说,微妙地还不算什么不能容忍的过错。尽管后世人听起来挺因此瞧不上蔡确人品的。
    可对方的能力确实挺能一用:
    不管王韶到底有没有浪费甚至可能私吞公费,既然第二年都打赢了,那么想必当时的战局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弹劾而不得不临时改换主将肯定是赵顼没办法接受的结局。
    而蔡确没让赵顼看见他不想要的结果,就这点来说,已经足够让他满意了。
    面色不改,赵顼在心中淡淡地下了定论。
    【等到后来,相州观察判官陈安民因为判案失误导致两人被误处决,他通过姻亲关系让外甥文及甫(对,他姐夫是文彦博)请他老丈人左相吴充的儿子吴安持帮忙的时候,也是蔡确要求把这个案件移交到御史台,不要“官官相护”,后来被王珪推荐参与了审理。
    就,多微妙啊你说是吧()
    顺便一提,他弟弟蔡硕还嫁了个女儿给文彦博的孙子,这两家其实也有姻亲关系。
    就,他怂特色官宦婚姻吧(。)】
    众人:……
    是啊,被某种意义上“官官相护”保住仕途的人,结果声称不要“官官相护”捏……
    微妙的眼神在目前出场人物的身上飘来飘去,最后慢悠悠从吴充的身上,带着点看好戏似的意味,挪到了某位虽然没出场,但是消息灵通点的人都知道也脱不开关系的存在。
    对,是某位现在脸都黑了的参知政事——把长女嫁给了那位吴安持的冤种老丈人王某。
    贵·圈·真·乱。
    【而在蔡确执政的期间,不论他的出发点到底是不是为了变法,让宋朝变得更好,他确实干过包括专权、兴刑狱党争、诽谤陷害竞争对手、甚至任人唯亲逾越礼制的事情。
    这个奸臣传进去吧,和秦桧之流比不了,但是硬要说确实有点道理。
    但在手段和性格向来很激烈,甚至在彻底黑化之后称得上睚眦必报,心性偏执的章惇眼中,蔡确就是他重要的新党盟友。
    专权?兴刑狱党争?诽谤陷害竞争对手?
    这些章惇自己都敢嗤之以鼻,站起来说哥们都干过!除了没任人唯亲逾越礼制以外,哥们甚至敢插手皇室的事情!(虽然是未来)
    为了变法,手腕稍微偏激残酷一点怎么了呢?】
    王安石:……
    不,你不要,这样偏激吧?
    向来被人锐评激进功利的王安石此刻都沉默住了,僵硬地再看一眼自己看重的青年。
    章惇站在苏轼旁边,不管外人此刻的目光是如何震撼中夹着惊悚,面上的笑意依旧淡然如明月皎皎,清风拂面般从容清雅。
    淡定地让王安石都认真重新思考了几秒,是不是贬谪那几年把章惇性格折磨变了。
    ——应该不是吧?
    孩子也应该不是跟他学坏的吧?
    突然有点怀疑自我,也有点怀疑章惇的獾獾内心茫然.jpg
    【这份战友情,等到蔡确为了保护新法成果甚至愿意站出来承担一切责任的时候,已经升华到了一种,超脱了二人本来交情,抵达了新党心中那份对于新法的信仰的程度。
    换句话说,章惇对新法的感情有多深,在那个时候,对于堪称“献身”的蔡确的感情,就能转移地有多深。
    而在这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苏轼来当和稀泥的了(。)】
    苏轼:……
    啊,这???
    未来的我,你在干什么啊??
    【只能说章惇这个时候还是爱苏轼的。
    面对对方苦口婆心,拿法正当初劝刘备尊重许靖的案例劝他尊重贤者,并且在司马光试图废除免役法的时候痛骂他“司马牛”的面子上,章惇对司马光的态度确实一时之间还客气了不少。
    很给面子了吧?最起码对于章惇来说,他可太给苏轼面子了!要不是苏轼是他老朋友,说不准他要怎么炮轰司马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