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章
    骆峥此时也没心情在乎这个,简短地应了声: “不碍事。”,便向那三人走去。
    “你好,我是骆峥。”
    两个女人停下争吵抬起头。孩子的爸爸也看了过来: “这位是……”
    小王连忙补充: “这是我们队长,刚刚出警回来了,你们把事情经过再好好跟他描述一遍。”
    一听来者是刑警队长,孩子妈妈睁大了眼睛,仿佛看见了救星: “队长同志,你可一定到帮我们找到小敏啊,这孩子可是我和她爸的命根子啊!”
    骆峥: “你放心,这是我们职责所在。”
    三人重新坐下,陶景拿了本子过来打算做笔录。
    骆峥开门见山: “是什么时候发现孩子不见了的?”
    学前班老师说: “晚上放学的时候吧,大概五点左右,其他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了,只剩下小敏一个。我就带着她先在小操场里玩一会儿。结果我中途上了趟厕所,回来时,就发现小敏不见了。”
    结果还没等骆峥说话,孩子妈又火了: “要不是你上那个厕所,我家小敏能丢吗?”
    老师眼圈一红,却没还嘴。她也没想到,上个厕所,也就几分钟的功夫,那孩子怎么就丢了呢?
    骆峥: “小操场与外面有没有围栏或者门隔着?”
    老师抹了抹眼睛: “有,但放学那个时间段,家长进进出出的,所以门是开着的。”
    陶景心里一动,随后在本子上面“门开着”那三个字下画了一道线。
    门开着,既有可能是小敏自己跑出去,也有可能是有外人趁着老师不注意,进来把小敏带走了。
    骆峥看向孩子母亲: “平常都是谁接孩子?”
    女人吸了吸鼻子: “是我,孩子它爸工作忙,一般都是我接。但那天我下楼,都出小区了发现没带手机,又回去取得,所以就比平常晚了一会儿。谁能想到,就这一会儿,小敏就不见了……”
    说着说着,又开始低声啜泣。
    陶景叹了口气,递了包纸巾过去。
    骆峥: “从发现孩子不见一直到现在,大概经过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在此期间,你们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孩子它爸这时说道: “我爱人给我打电话,说小敏找不着了。我就立刻赶回来了。我们在学前班附近找,又回家找,甚至还去了小敏特别爱去的那家游乐场,可都没有找到孩子。我们彻底慌了神,赶紧就来报警了。”
    骆峥点了点头。
    后面骆峥又问了一些问题,大致了解一下了孩子平时的习惯和在学前班的状况。
    “这样,你们先回去,我们会立刻开始调查,有发现随时叫你们。你们回去也尽量多去孩子平时熟悉的地方找一找,一有消息,马上联系我们。”
    “哎,好。”孩子妈妈哭着点了点头,临走还不放心地看了骆峥一眼: “警察同志,您可一定要找到我女儿呀。”
    目送着三人离去,骆峥看向在外面等着的小王。
    “通知所有人,开会。”
    ***
    夜晚已至,家家户户开始熄灯,整个城市慢慢陷入沉眠。
    而在阳城的一角,一幢大楼依旧灯火通明。公安大楼端庄肃穆,从每个窗子里透出的白色光亮,像是静静守护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会议室里,骆峥站在白板前,左手插兜,右手骨节分明的指间,夹着一只马克笔。
    “这里,是学前班。”
    白板上画着简易地图,笔尖一动,骆峥在学前班的标志上画了个圈。
    “而小敏的家家位于学前班的正东方向,不到三千米的距离。根据小敏的母亲尹红的描述,发现孩子不见后,自己曾在孩子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反复寻找,当时距离小敏失踪的时间非常短,如果孩子自己回了家,或者是有谁带着孩子往这个方向走,被发现的可能性极大。
    而剩下的几个方向,在学前班的西北不远,是孩子常去的公园,孩子父亲同样去找过。”
    骆峥嗓音低沉而平缓,语气不疾不徐,手中的笔随着分析在白板上连出清晰的线,仿佛是构成了一张联结思维的网。
    “公园附近,是一个菜市场,正值晚饭之前,当时的客流量非常大。菜市场鱼龙混杂,极易有居心不良的人混入其中,趁机将小敏带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多也有好处,只要小敏挣扎哭闹,或者被周围有熟人认出,那嫌犯成功将小敏劫走的概率便很小。
    而在学前班的正南方向,是通往城外的公路,由于年头较久和去年三环的建成,如今走的人已很少。如果小敏去了这个方向,那么便不容易被发现。”
    一席话毕,底下都没了声响。
    谁都没有想到,骆队长初来乍到,便已将阳城的状况摸的如此熟悉。而且分析起问题来井井有条,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毛躁,更像是从警几十年的老警察。
    骆峥将笔搁在桌子上: “还有什么问题吗?”
    默了一瞬,小王开口问道: “小敏是自己走失的,还是被什么人带走的?”
    骆峥: “初步推断,被人带走的可能性大,但具体情况还不能百分之百肯定。”
    骆峥四下看了一眼,没有人再提问,于是道: “各小组分头向四个方向找,记住,南面和北面是重点。”
    在座的警察异口同声: “是。”
    骆峥: “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