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65章
    “陛下,臣也以为确实是有必要取消户籍限制,同时出台新的户籍制度,以确保进城务工人员也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张懋首先站出来表示支持。
    他是大资本家,麾下工厂众多,工人众多,取消户籍限制的好处显而易见,没道理不支持。
    “陛下,确实是有必要取消户籍限制,允许人口的自由流动,同时允许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里面落户,允许他们的子女就近读书。”
    李东阳也是跟着表示支持。
    京津地区发展迅猛,现在也是出现了一些后世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因为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读书困难,大量在城市里面购买房产的人无法在城里面落户的问题。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小,但却是关系着大量人的切身利益。
    就好比后世,想要在城市里面落户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帝都、魔都这样的地方,那更是难上加难。
    城市发展离不开广大前来城市务工的劳动者,但他们却是享受不到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红利。
    这本身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特别是在教育上面,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教育配套明显根本上,读书难也是成为了时代的一个焦点话题。
    进而衍变出了诸多的怪像,像什么嫁人只嫁城市的本地土著,要求身份号码是什么开头的,还要求父母也是一样,还有诸如极其看不起外地人等等之类的,实在是太多了。
    说到底其实还是户籍制度的一种延伸和惯性,一直延伸到了21世纪依然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后世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后世华夏人多地少,资源稀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同样带来了大量的问题。
    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只能够牺牲一代人、两代人的幸福来换取崛起。
    现在大明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大明在这方面可以游刃有余,其实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将人从农村弄到城里面来,让他们成为城市的劳动力,成为产品的消费者,推动大明的资本主义发展。
    只是现在的大明人似乎好像并不是很喜欢到城里来。
    一方面是一直以来故土难离的观念,大家还是喜欢在家乡过过自己的小日子。
    另外一个方面是在农村同样能够过上不错的小日子,大量人口都迁移到关外、海外去了,农村的竞争一下子小了很多。
    很多地方,甚至于大量的土地都无人耕种,在农村随随便便也是能够过的不错,没必要去城里面吃苦受累。
    再者还可以移民去关外和海外,诸多优惠的政策依然在源源不断的吸取大量的人口迁移出去。
    这城里面需要吸引人,不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是肯定不行的。
    “陛下,是必须要出台诸多有利于城市落户和生活的政策,取消原先的诸多种种限制。”
    “现如今的南京,因为去年年底的事情,原先去南京打工的人员都不愿意去南京,上百万人口流失,导致如今的南京百叶凋敝,工厂停工,发展陷入迟滞之中。”
    “这一方面说明我大明繁荣鼎盛,我大明人有诸多的选择,随随便便都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另外一个方面也是说明,城市想要吸引大量的人口和劳动力,那就必须要出台诸多的有利政策,以此来吸引人口迁移到城市之中。”
    刘晋拿出南京的事情来举例子。
    现在大明人的选择余地很多,小日子过的不错,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和市场,不能采用强制的办法,也就只能够出台一些吸引他们的政策了。
    “陛下,臣也以为应全部取消户籍限制,允许自由流动,允许在城市落户,同时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定和保护他们的权益。”
    刘健思索一番,也是表示了支持。
    家里面新办了几个大工厂,招工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如果能够让更多人到城市里面来,工厂招工的问题就不用头痛了。
    “嗯,那就按照这个去办吧,取消诸多不利于人口流动的限制,全面取消路引制度,允许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里落户,允许他们的子女就近读书。”
    弘治皇帝见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也是拍板定下来。
    “陛下圣明~”
    众人连忙起身,齐声的喊道。
    “还是现在的大明好啊,老百姓过的舒服,放在后世,人多地少,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是最不值钱的廉价劳动力了!”
    刘晋心里面忍不住感叹一声。
    第1546章 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卖报~卖报~”
    “朝廷出台《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严令全国各地所有的用工单位必须按月足额发放劳动者工钱,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各地官府必须严厉督查,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
    清晨,伴随着报童的声音在大街小巷响起,原本寂静、沉睡的城市仿佛一下子就苏醒过来,从一个个角落里面涌现出大量的人围着报童,很快就将报童手里面的报纸买的精光。
    街道上面的店铺转眼间就纷纷开张,道路上面也出现了大量的行人,伴随着钟楼这边传来阵阵钟鸣声,街道上面开始变的热闹、繁华、喧嚣起来。
    茶楼是京城老少爷们都爱去的地方,点上一壶茶,来几盘早点,看着报纸,喝着早茶,再和人谈天论地一番,这才是北京老少爷们的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