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16章
    换言之,这是一场学生应战老师的战役。
    也万幸。
    大明的工业化进程和外扩进程比较快,在这个时期发动对日本的外扩战争,如果再晚上个十来年,只怕日本已经学习大明,全员火器化了。
    那时候大明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现在大明海军抵达松浦外的海域,足利义持其实很早就到了这边——根据大明、朝鲜和日本的地形,足利义持分析,大明要进攻日本,一定是从南方登陆。
    所以他提早赶到大内。
    大内南接松浦,北衔尼子,可以很好的南上北下,谨防大明出现南北两路夹击的态势,不过足利义持显然想多了。
    现在的大明,不需要玩这么花里花哨的操作。
    所以当大明舰队抵达松浦外的海域时,足利义持立即率领后续兵力,全部赶赴松浦区域,进入驻防阵地,他甚至就在沿海的军事设施里,亲自指挥水师对大明海军的阻击战。
    反正现在是海战时期。
    步军派不上用场,而大明的水师再强大,也可能在海上就把岸上的军事施舍给摧毁了,足利义持放心的来到最前沿。
    此刻站在一座小山巅上。
    远处海上,不时可见己方的战船游曳,但不见大明舰队。
    大明的舰队还在外海。
    要过来的话,需要击破一百多艘战船组成的拦截网,所以足利义持是一点都不信,大明能凭靠五艘战舰登陆。
    送使团人头回去的士卒回来汇报,大明只来了五艘战舰。
    而且是朱棣亲自率领。
    麾下有大明汉王朱高煦,大明太孙朱瞻基,大明妖臣黄昏——这个阵容简直奢华得让人不敢相信,大明最有分量最有地位的五个人,来了四个。
    所以得知这种情况后,足利义持麾下将领及各方势力,非常恚怒。
    好家伙,五艘军舰就敢来远征我日本?
    尽管这五艘军舰庞大得不像话,但毕竟只有五艘啊。
    这是有多瞧不起人?
    而且朱棣还是御驾亲征,带着朱高煦、朱瞻基和黄昏,真以为能稳赢,难道不知道你们要是输了,大明最强的五个人,就得有四个人沉海喂鱼么。
    但是足利义持很冷静。
    他并不恚怒。
    大明这些年的外扩战争几乎就没输过,如果没有把握,不可能会轻易率领舰队渡过重洋来打日本,朱棣也不会如此轻易冒险。
    显然朱棣、朱高煦和朱瞻基、黄昏四人,对这五艘军舰有着巨大的信心。
    大明难道真要凭靠五艘战舰摧毁日本的一百多艘的舰队?
    足利义持有些不解。
    他很在意这五艘军舰——汇报说,是钢铁打造的!
    第1441章 足利义持的如意算盘
    钢铁战舰?
    足利义持有点不解,为何钢铁打造的战舰能够漂浮在海上,但不论他能否理解,大明的钢铁战舰已经来到日本,这是事实。
    想再多没用。
    现在要弄明白的是,这个钢铁战舰的攻击力和防御能力如何。
    所以足利义持倾向于先行试探攻击。
    不过麾下将领和其他军事势力不同意,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毕竟敌军只有五艘战舰,哪怕是钢铁打造的,也终究才五艘。
    而这五艘战舰的旗舰上,有大明高层中最崇尚武力的四个人。
    这四个人要是全军覆没,而大明太子朱高炽历来仁厚,大概不会再想着远征日本了——不过也别小看太子朱高炽,能几万人守住几十万人对北平的进攻,而且还敢出城反击的人,绝对不是说仁厚那么简单,对军事也是有几把刷子的。
    但朱高炽应该不会想朱棣这么穷兵黩武。
    再怎么也要等几年才来远征。
    那么日本就能迎接来黄金发展时期,利用这一次大败大明钢铁舰队,获得他们的技术,发展日本的水师舰队,不仅可以应对大明以后的远征,甚至有机会在以后某个合适的时间,去远征中国!
    而如果试探性的攻击,万一朱棣一看要输,跑了怎么办?
    追得上么?
    就算追得上,别人钢铁战舰,如果一心想跑不恋战,咱们又拿什么去阻挡,所以必须趁现在朱棣没有逃跑的意思,倾尽水师全力,将之团团围住,然后用蚁群战术,吞食掉这五艘战舰。
    其实对于这个战略,足利义持也很动心。
    毕竟对方只有五艘军舰。
    而己方一百多艘,几十倍于敌军的数量,基本上没有输的可能。
    足利义持站在小山巅上,看着海面,又看了看沿岸的步军防御线,虽然大明有火器,但己方士卒在沿海挖了数条深坑出来,并且用石头堆积出一条线,可以有效的阻挡大明的火铳射击,己方的火器还能进行有效的反击。
    如果一旦双方进入白刃战,足利义持不相信以逸待劳的日本军队会输。
    所以根本不畏惧大明雄师登陆。
    相信大明试一两次就会放弃登陆,从而只进行海战,但不论海战输赢,大明都无法征服日本,也就是说,此次和大明的真正,日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己方有二十万步军,可以防御大明雄师从任何一个地方登陆。
    只要登陆不成功,大明就必定会退走。
    他不可能永远飘在日本海峡内,哪怕有朝鲜的后勤支援,舰队也不可能在海峡内飘个一两年——朱棣能做到,那些士卒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