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23章
    朱高炽沉默了许久,才抬头直视朱棣,“父皇,儿臣知道您的苦心,可高贤宁何处不可用,为何要用在交趾,父皇您真的没想过这里面的隐患吗?”
    朱棣愣住。
    隐患?
    老子怎么可能没想过,隐患就是在高贤宁的经营下,你这个逆子和黄昏勾结在一起学那唐太宗抢你老子的皇位。
    成功了你们固然好,失败了交趾就是你们的退路。
    老子怎么没想过!
    老子不仅想到了,还要放手让你们做,让你们自取灭亡!
    你老子我可是朱棣!
    朱高炽一见朱棣的神态,就知道父皇想的隐患和自己想的隐患不一样,当然,其实都是同一个事:所以朱高炽才不得不出来反对。
    而且必须反对。
    哪怕是为此被父皇关禁闭在东宫,朱高炽也要反对。
    无他。
    若是不反对,他这个太子大概率是坐不了多久的,所以在父皇宣布用高贤宁为交趾布政使的时候,杨士奇和杨溥两个人都大喊黄昏误了殿下!
    真的误了?
    肯定误了。
    朱高炽虽然臃肿,卖相不好,不代表他智商不够,稍稍和三杨在一起商议一番,也能想明白这里面的曲曲折折。
    尽管朱高炽不知道朱高煦迎驾时哭诉了什么。
    也不知道胡一元说了什么——史官记录的东西,别说他一个太子了,就是朱棣都不能去翻看,要不然史记工作的公正性得不到保证。
    当然,这其实有点尴尬。
    在唐以前,国家君王都恪守这个规矩,但是有个千古一帝破坏了这个规矩。
    唐太宗李世民。
    所以玄武门之变的真正内情如何,李渊又是如何退位的,只有鬼才知道真相了,后人看见的是李世民想让后人看见的内容,绝对和事实真相有出入。
    唐太宗都这么干了,他以后的君王也幡然醒悟。
    对啊,老子是天子啊。
    看个史记怎么了,改个史记又怎么了?
    坐下坐下,这都是正常操作嘛。
    朱高炽看不见听不到,不代表想不到,所以他今日来了,此刻急忙道:“儿臣知道黄昏,有功于大明社稷,儿臣也相信黄昏在父皇的掌控下,必将让父皇的大明有一个全新的飞跃,儿臣甚至也感激黄昏,没有他和父皇,儿臣今日没资格跪在这里,但是——”
    好话先说在前面。
    果然,朱棣闻言,脸色稍霁。
    朱高炽继续道:“但是父皇,您没觉得,您对黄昏的信任,已经超越了寻常天子对臣子的信任了吗,哪怕是唐太宗,也不会如此信任魏征之流啊。”
    朱棣忍不住笑了,冷笑,“太子,这不正是您希望看见的局面?”
    朱高炽顿时又是大汗淋漓,“儿臣不敢,黄昏是父皇的臣子,儿臣从不奢望他会为儿臣做事,儿臣希望的黄昏为父皇谋天下,为百姓谋福祉。”
    这话确实有水平。
    朱棣暗暗叹气,有一说一,如果不是因为老大这身体,他确实是最好的守成君王人选,叹气之余,朱棣又有些愧疚。
    暗想着哪有整日去想亲儿子早死的父亲啊!
    朱棣确实在担心这个问题。
    在立储人选上的纠结犹豫,不仅仅是守成和开疆拓土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对儿子的喜好程度,朱棣还考虑一个事:大儿子身体不好,他若是储君,万一自己哪天死在沙场,大儿子登基没多久又挂了,那么就该是皇孙登基。
    可朱瞻基还小。
    到时候大明朝堂是个什么局面?
    届时成为皇太后的太子妃张氏垂帘听政?或者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揭竿而起反了,然后大明陷入内乱元气大伤,实力衰减之下还压得住漠北?
    大明会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朱棣确实担心此事。
    但盐官镇一事,尤其是黄昏早些的一个手笔,让朱棣这份担心小了许多——那就是内阁的建立,只要内阁运作良好,就是幼帝登基,大明这个帝国也有实力去耐心的等幼帝历练长大!
    于是颔首道:“如此最好。”
    你能看清楚朕的底线,也不枉费我将里立为太子的一片苦心。
    朱高炽却道:“但却也有不好之处,父皇,哪怕您会因为儿臣接下来的一番话认为儿臣的书读进了狗肚子,也请容许儿臣说一句肺腑之言,您实在太信任黄昏了,儿臣担忧却惶恐啊,不是儿臣妄自菲薄,黄昏此子的能力,当今世间,也唯有父皇能震慑住他,若是父皇任由黄昏如此不断的高升,不断的落子,注定有一天,他会成为我大明的隐患啊!”
    肺腑之言。
    这才是朱高炽担心的隐患。
    在说这番话时,他是太子,是大明未来的储君,不再和黄昏有丝毫利益关系,这一刻,他站在了储君的位置,放弃了一个人该具有的关于感恩的人性。
    他看的是整个天下。
    朱高炽,终究是一个为国之人,为了家国,他甚至愿意在这里做一个以怨报德的小人。
    因为他是太子。
    他要为大明朝堂保一个稳定,为天下亿万百姓保一个平安!
    第557章 可为圣人乎?
    朱棣大为震动。
    为什么?
    太子明明是因为黄昏在盐官镇的布局才成为太子,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太子都应该是最感激黄昏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