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4章
    宋弘问:“乖宝喜欢?”
    宋青苒小心把东西放回去,“只是觉得这玉雕的图案很特别,有些好奇而已。”
    “喜欢就收下吧!”宋弘道:“我也算是借花献佛了。”
    ——
    公主府旁边那个院子的钥匙,萧灵儿一早就交给了宋青苒。
    她出门前为了以防万一,顺手带在了身上。
    因为拿不准宋青苒的父亲什么时候会入京,萧灵儿索性每日都让人过来打扫。
    宋青苒一行人到的时候,被公主府外巡逻的守卫看到了,第一时间让人进去通报了萧灵儿。
    萧灵儿才刚要卸妆去沐浴。
    听到是宋青苒来了,她急忙又把卸下来的珠钗插回去,对着镜子照了照,这才匆匆出门。
    宋青苒安置好她爹和宋青云,又送走了宁濯,打算亲自去公主府跟萧灵儿说一声,结果就在角门处跟萧灵儿撞了个正着。
    “苒宝?”萧灵儿激动地一把拉住她,“你爹是不是来了?”
    只要宋弘入京,那就代表苒宝隔三差五便能入京陪她。
    宋青苒望着萧灵儿那一脸的喜色,不知道的还以为马上要当她后娘。
    “公主先别激动,咱有话好好说。”
    萧灵儿问她,“你现在有空没?明日便是皇兄的万寿宴了,我还在纠结入宫穿哪套呢,你陪我去挑?”
    从角门处到萧灵儿的正院,她一路上小嘴叭叭说个不停,一下埋怨宋青苒太久没入京看她,一下又心疼宋青苒要在亲爹亲弟弟跟宁濯那个狗男人之间来回周旋。
    宋青苒没接腔,只是安静听着。
    萧灵儿本来就是个分享欲极强的人,积攒了这么些天,总要一吐为快的。
    到了正院院门外,她终于把这些日子想说的话都说完了,然后双眼亮晶晶地看着宋青苒:“明天我就要正式对阵北齐那个所谓的‘明珠公主’了,苒宝你有什么建议吗?”
    宋青苒想了想,问道:“自打明珠公主入京,公主可曾见过她?”
    “不曾。”萧灵儿摇头。
    “中秋宫宴她也没去?”
    还是摇头。
    “不过,我暗中找人去盯过梢。”
    萧灵儿道:“探子说,那个明珠公主宗政璎,自打入京就没踏出过驿馆半步,最近每日都在熟读南凉宴饮礼仪方面的书籍。”
    这特喵一听就是个分秒必争的卷王啊!
    宋青苒沉默了好一会儿,就在萧灵儿以为她能想出什么锦囊妙计的时候,她缓缓来了一句,“我的建议是,打不过就加入。”
    萧灵儿:“?”
    “她卷任她卷,我自躺平任人嘲。”
    萧灵儿满脑袋问号,“什么卷,什么嘲的,苒宝你在说什么呀?”
    宋青苒道:“很简单,你一旦接受了自己的弱点,承认自己某些方面比不上她,爱咋咋地,能摆多烂摆多烂,你就能无敌了。”
    “可是……”萧灵儿如此高傲之人,怎能允许自己被远道而来的邻国公主比下去?
    宋青苒劝她,“公主半年的临时抱佛脚去比拼那位十来年的功力,不值当。比输了掉面子,比赢了,人家没准还说咱们南凉没有大国气度,何必呢?”
    “那、那我就什么也不做吗?”
    “倒也不全是。”宋青苒说:“我刚刚才说的,打不过就加入,那位公主不是来和亲的么?不管她以后嫁给谁,咱们多个多才多艺的朋友,总比树个聪明的敌人划算得多,公主觉得呢?”
    萧灵儿仔细思索了一番,觉得很有道理,但很快又反应过来什么。
    “原来你当初就是抱着这种想法忽悠我的?”
    宋青苒:“我要是不忽悠你,那你现在上哪找个给你出主意对付北齐公主的苒宝去?”
    萧灵儿:“……”
    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
    ——
    宋弘要留在京都,宋青苒知道他想再进一步确认花老太太的身份,也是为了在京都多陪陪她这个女儿。
    那看来,得住上好一阵子了,起码在乡试榜单出炉之前,他暂时还不会走。
    萧灵儿布置宅子的时候上了心,厨房里锅碗瓢盆都齐全,柴房里柴禾也买了一大堆,如今只差食材。
    宋青苒起了个大早,没惊动宋弘和宋青云,准备自己去早市买些米面和新鲜食材回来。
    人还没出门,宁濯就先来了,身后跟着几个下人推着板车。
    板车上是米面猪油和庄园上送来的新鲜蔬菜,半桶活虾,十来只螃蟹,一扇排骨,已经宰杀好的乳鸽。
    就连做菜用的大料小料都备齐活了。
    宋青苒可太馋螃蟹了,看到就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宁濯见她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忍不住出声提醒,“以后每日都会有人过来送新鲜的,让你爹给你做。”
    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味儿。
    宋青苒仰头看他,发自内心地问了一句,“王爷,妾身做的菜不好吃吗?”
    【好好说话嗷,敢说错一个字,头都给你打掉!】
    宁濯深思熟虑了一番,用她一贯无厘头的语气回她:“如果不难吃的话,应该会很好吃。”
    第101章 他们都看不上你?
    宁濯从宋青苒那儿刚走,萧灵儿就出门了。
    今日的装扮是昨天晚上宋青苒帮她搭配的,一袭鸢尾蓝宫装,去掉复杂繁缛的坠饰,头上仅一支金累丝灯笼簪,以及一支流苏步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