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第1380节
    “四百只鸭子,两百斤茶油够吗?”
    林旭笑着说道:
    “这事儿您别管了爸,还是我来准备吧,这样跟老黄走账也方便点。”
    四百只鸭子可不是小数目,不适合在家里做。
    而店里场地就这么大,再摆腌鸭子的大缸也不方便,所以得先找个适合腌鸭子的稳妥地方,这样才可以大批量制作。
    陈燕夹着一块鸭翅慢慢啃着:
    “这个好办,二楼厨房隔壁是个美术班,最近没咋开过门,好像开不下去了,回头买下来,在厨房那掏个门,把那边改装成腌制间和储物间,厨房原本的储物间让给烤鸭部,顺便把楼上腌制鱼鲊的房间也腾出来,可以再改一个包间。”
    诶……扩建?
    林旭正在考虑要不要放在自强生煎的车间仓库那边,一听陈燕的建议,立马觉得厨房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场地解决了,仓库也可以更宽敞更大点儿了,还可以改装一间适合做腌制类菜品的恒温恒湿房间。
    这么一来,整个后厨都能盘活。
    “燕姐这个提议真好,我马上就让静姐把隔壁美术班买下来。”
    虽然螺蛳壳里做道场能够凸显本事,但不缺钱的话,还是扩建更有利于店面的发展。
    后厨扩建后,营业面积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二楼和三楼都可以向外扩张一部分,包房和卡座的量也能增加一些。
    这无形中又能提升店面的营业额,同时也能给新店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又聊了一会儿,约莫鳝鱼粥差不多时,林旭回到厨房,将熬好的鳝鱼粥端出来。
    包房里送一小锅,外面摆两大锅,想喝多少喝多少。
    崔清远看到这一幕,就忍不住端着大碗过来盛粥了,一边盛还一边说道:
    “刚刚吃菜都没敢撒开,就为了多喝点粥,这鳝鱼粥真是刷新了我对粥类的认知,超级美味……小粤,这是不是两广地区最好喝的粥?”
    粤利粤今天不仅来蹭饭,还跟潘达和强哥在旁边的卡座上直播。
    听到崔清远的问话,他说道:
    “黄鳝粥虽然不错,但最多能在各种粥品中杀入前十,比黄鳝粥好喝的有不少,我觉得最好喝的就是泥丁粥。”
    强哥吸溜着将一条鳝鱼肉吃下去,好奇的问道:
    “啥是泥丁粥啊?泥巴做的?”
    “不系啦,是海边的一种泥土里生长的软体动物,比海肠短,比泥鳅粗,做成粥味道超级鲜美,比黄鳝粥更美味。”
    潘达喝了口粥:
    “说得我还真馋了,燕京有卖这玩意儿的吗?”
    “好像没有,只能去特定的海域才能吃到。”
    崔清远没想到还有比黄鳝粥更美味的存在,他郑重其事的在手机记事本上记下来,打算暑假到海边尝尝。
    身为一个美食爱好者,连泥丁都没吃过,这不是很遗憾嘛。
    强哥见暂时吃不到泥丁粥,接着问道:
    “除了泥丁粥,还有什么粥比较好?”
    “也挺多的,艇仔粥、及第粥、海鲜粥、毋米粥……想喝粥的话,一天不重样至少能喝一个月。”
    终于聊到了南方美食,身为广东佬,粤利粤不厌其烦的给大家做了细致的科普。
    其实这些粥北方的粤菜馆也能吃到,但味道的话,多少还是有些差别。
    毕竟那边的海鲜捞上来就放入粥里开始烹制,主打的就是一个鲜字,而这边的海鲜,基本上都是长途运输过来的,再加上水质食材等方面的区别,导致最终熬的粥品,多少也有差别。
    大家讨论的时候,耿立山突然说道:
    “其实,京城有一款粥,虽然没有广东粥品名气大,但味道也很独特。”
    京城的粥?
    大家都好奇起来,虽然北方吃粥比较多,但北方绝大多数的粥,严格来说都在稀饭的范畴,跟南方的粥有区别。
    但耿立山开口了,自然不会无的放矢。
    老黄好奇的问道:
    “立山先生说的是什么粥啊?不会是杂粮粥吧?”
    耿立山摇了摇头:
    “不是,是荷叶粥。”
    一听这话,崔清远忍不住问道:
    “把荷叶煮到粥里吗?”
    “不,是把米粥熬好,关火之后,在粥上面盖一张新鲜荷叶,等粥稍稍温热或彻底放凉时再揭开,那时候粥的颜色会变得碧绿,喝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鲜,配上小咸菜,解暑又开胃,特别适合三伏天。”
    他简单几句话,把大家的口水都勾了起来。
    别的粥都讲究热吃,越烫越好,但京城这边的荷叶粥却反其道行之,居然放凉了再吃。
    这样迥异的吃法,让大家都产生了浓郁的好奇心。
    耿乐乐无奈的说道:
    “早知道昨天在银杏园,我摘两片荷叶了。”
    耿立山摇摇头,对孙女说道:
    “这会儿的荷叶还不行,太嫩,清香味不够,得等到三伏天,熬上一锅粥,再摘一片厚实的荷叶盖上去,一直等粥晾凉,那样味道才好。”
    崔清远拿着手机,快速在记事本上将做法匆匆记了下来:
    “这我可得记清楚,回头等天热了,让小旭做一次试试,或者干脆去银杏园,咱自己动手做。”
    身为美食爱好者,不能光吃,该动手也得动手。
    大家喝着粥,聊着美食,场面很温馨。
    直播间的粉丝们很喜欢这种氛围:
    “感觉又回到了林记最开始的样子,顾客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高峰期就拼桌,聊高兴了让服务员上几瓶啤酒……”
    “对啊对啊,超喜欢那个时候的林记。”
    “有服务员已经有点晚了兄弟,林记最早就林老板一个人,顾客啥都得自助,还得帮忙收碗。”
    “哟,还以为只有我是林记最早一批顾客呢,我就是在林记学会了商用洗碗机的用法,摆满一筐就送进洗碗机中,特好玩。”
    “真是巧了,我当时也在林记洗过碗,跟我同学聊天时,他们还以为我没钱吃饭被老板扣下来洗碗呢,挨个儿给我发红包救济。”
    “靠,你同学真不错,我当时发朋友圈说帮饭店洗碗,居然被好几个人给拉黑了,防止我借钱。”
    “……”
    直播间里很热闹,大家各自聊着来林记吃饭的经历。
    对他们来说,那段经历中不仅有曾经的过往,同时也见证着他们在京城的成长。
    从去年到现在,虽然有不少人背起行囊离开京城,但也有人顽强的留在了这里。
    哪怕买房遥遥无期,哪怕每天通勤三四个小时,也要努力奋斗一波,说不定这一代多吃点苦,就能给下一代创造个更好的学习条件。
    晚饭过后,林旭看了看日历,确认了大姨子的婚礼时间,又问了老爸老妈来京城的日子。
    决定从明天开始,着手准备婚宴上被陈燕pass掉的一道极品美食——佛跳墙!
    第七百六十六章 开始制作佛跳墙!林记美食员工餐,馋哭一众打工人!
    “旭宝,佛跳墙是不是超级麻烦?”
    下班回家的路上,沈佳悦听林旭说要做佛跳墙,好奇的问了一句。
    虽然不会做这道中餐天花板,但她多少也了解过,什么需要七天七夜,什么准备工作长达半个月什么的。
    总之就是繁琐加麻烦,没有几个厨师愿意尝试。
    林旭说道:
    “麻烦是有的,但也没有传闻中那么夸张,决定这道菜品质的不光是时间成本,还有材料,只要食材足够,哪怕做成大锅菜呢,味儿也差不到哪去。”
    佛跳墙的成本很高,尤其是标准版的金汤佛跳墙,光复合高汤的成本就超级高。
    除了金汤佛跳墙之外,其它版本的佛跳墙成本就相对低一些。
    比如不需要熬制复合高汤的奶汤佛跳墙、和开水白菜同款汤的清汤佛跳墙、还有酒店常用的简易版佛跳墙、家庭版佛跳墙等等。
    沈佳悦来了兴趣,有些兴奋的问道:
    “旭宝,你觉得我能学吗?”
    “你?想学佛跳墙?”
    林旭表情有些纠结,想说实话,又怕乖宝宝不高兴,便委婉的说道:
    “刚学会走路的人,是不适合参加马拉松的……”
    沈佳悦撅了撅嘴:
    “那你可以简化一下嘛,那些简化版、家庭版什么的,我可以做吗?”
    “对你来说还是有些复杂,我想想啊……”
    林旭一边开车一边琢磨,到红绿灯路口的时候,他说道:
    “国内好多大城市都有招待旅行团的团餐饭店,里面都是做好的饭菜,这种饭店会上一种超级便宜的佛跳墙,我觉得这种比较适合你。”
    沈佳悦:??????????
    你说的这种佛跳墙,还能叫佛跳墙吗?
    怕不是连夜跳墙回去了吧?
    我拍出来是让网友们羡慕的,而不是让他们嘲讽的,你不想教就明说,我自己在网上查教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