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9章
    《冠军教父》的资深玩家马特·道恩对这些东西自然是非常熟悉了,一眼就看到了两个人在争什么。
    楼主说那个叫做“lai hu”的球员是典型的低分高能,非常好用的球员,而回复他的人则认为这球员潜力太低,不值得关注。
    看完这么一场争论之后,马特·道恩对楼主所说的“lai hu”更有兴趣了,不管是真的低分高能,还是潜力过低不值一提,还是得自己亲自验证一下才知道。
    于是他放下手机,拿起了放在办公桌上的平板电脑,打开移动版《冠军教父2023》,新建了个档,专门在数据库选择中加入了中国地区的球队和球员。
    开档之后,他直接用核武修改器把这名叫做“lai hu”的球员转会到了自己执教的英甲球队阿尔伯克。
    然后他才开始仔细研究这名球员的数据。
    技术属性方面,传球6,传中3,盯人1,罚点球9,技术5,角球2,界外球1,盘带4,抢断1,任意球2,射门9,停球10,头球8,远射4。
    精神属性上,防守站位5,工作投入6,集中8,决断15,领导力5,侵略性6,视野6,团队合作11,无球跑动13,想象力7,意志力8,勇敢6,预判7,镇定10。
    身体属性,爆发力8,弹跳9,灵活9,耐力12,平衡8,强壮10,速度8,体质13。(注1)
    emmmmm……
    看到这样的数据,马特·道恩一副“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
    他看帖子里说这位球员是中国第二级别联赛的球员,他又考虑到中国足球本身水平不高这一事实,所以选择了执教一支英格兰第三级别联赛的球队来测试一下这个球员的能力。
    但现在来看,这数据恐怕在英甲的中游球队都打不上主力。
    马特·道恩觉得自己简直是在浪费时间,竟然还会觉得在中国能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天才球员。
    就在他想要关掉这个存档的时候,他注意到胡莱数据中最高的那个属性:
    决断,15。
    资深《冠军教父》玩家,以及资深《冠军教父》数据调查员马特·道恩很清楚这个属性所代表的意思以及重要性。
    这个人其他属性的值都很低,唯独这个决断高的不像话,和他的其他属性比起来完全是判若两人。
    他开始有点相信楼主所说的这个球员低分高能了。
    毕竟拥有高达15的决断……
    想到这里,马特·道恩改变了关掉游戏的想法,决定玩下去。
    他开始调整球队阵容,为这名中国球员设计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然后继续游戏、继续游戏、继续游戏……就这么不断继续下去,想看看名叫“lai hu”的这名中国球员究竟能不能在一支英甲中下游的球队中生存下去。
    这期间他的同事哈利·斯皮德又来了一趟,找他要视频,他把视频拷在优盘里交给对方后,继续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打游戏。
    哈利知道对马特来说,玩《冠军教父》这款游戏确实是一种工作方式,也就没有打扰他,拿上优盘悄悄走了。
    马特·道恩继续玩着他的游戏。
    在赛季前的热身赛中,马特尝试着给lai hu首发上场的机会,但这名球员表现的非常糟糕,赛后评分只有5.4。
    后来联赛正式开始之后,马特又给了该名球员一次首发的机会,表现依然没什么好转,甚至有一次他在禁区里被撞倒在地,主裁判竟然毫无表示,认为那不是犯规。
    以马特对英甲联赛风格的了解,再结合该名球员只有10的力量,他这个主教练竟然都觉得主裁判做出了一次正确的判罚……
    这之后的两个月游戏时间里,马特又给了lai hu几次替补出场的机会,但这名球员的表现也都很难说得上好。
    唯一可以让马特感到安慰,或者说支撑着他没有结束游戏的原因是,从他转会来到这里的四个多月时间里,这名中国球员的成长还算是比较迅速。他的射门已经涨到了12,停球13,头球10,集中10,决断也涨了一点,变成了16。此外身体素质也有相应的增加。
    既然这个年轻球员进步如此快,马特就会忍不住去期待他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表现。
    终于在联赛开始三个月之后,马特再一次让lai hu首发出场。
    这次,lai hu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比赛中打进了他加盟球队的第一个进球!
    “woooow!!”办公桌前一直盯着平板的马特看到这一刻,都忍不住挥了挥拳头。
    lai hu终于进球了,他用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才适应了英甲联赛,然后取得了第一个进球,虽然是补射捡漏,但进了就是进了。
    那接下来呢?
    马特·道恩继续游戏。
    那个捡漏进球就像是打开了lai hu的某种模式开关一样,接下来的比赛lai hu连续进球,挡都挡不住。
    午休的时候,马特在球队餐厅随便吃了点东西,吃东西的时候,他捧着平板玩的不亦乐乎,对于自己吃了什么丝毫不在意。
    下午他不用继续留在训练基地里,可以回家。
    于是他收拾好东西,一路捧着平板玩游戏出了训练基地。路上遇到有人和他打招呼,他也只是简单应一声,无论是眼睛还是脑子都在平板上。
    他捧着平板上了公交车,捧着平板下了公交车,捧着平板步行回到家,捧着平板打开家门走了进去。
    和自己的父母简单打了招呼,他又捧着平板上了楼,回到自己房间里,躺在床上继续玩。